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巨災新聞的三要件四原則

◎ 鄭泰安

一個星期以來,八八水災成為媒體的焦點,對於災區實況、災民死傷與亟須救援情形與政府有關單位的處理,以及人民發揮同胞愛奮勇救助的報導,充分表現了媒體的社會責任和功能。然而隨著死傷者逐一揭露,新聞處理方式開始出現負面的成份,令人擔憂。

悲劇與災難一發生,常是記者搶新聞的時候,為了「告知真相」,我們的記者經常一再報導那些令人心碎的場面,卻忘了過度的報導極可能對災民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傷害。

天災最常造成的心理傷害為「創傷後壓力障礙症」,嚴重時可高達四十%以上,重鬱症、恐慌症、焦慮症、畏懼症與自殺的風險也會升高。此時如果新聞一再大量呈現天災和死傷的場景,原已罹患「創傷後壓力障礙症」的災民看了會更加回想當時的經歷(影像重現),使病情加劇,自殺風險也升高。這兩天媒體報導小林村災民因自責而出現嚴重傷害自己的行為 (這些行為難以排除自殺成份),更加不宜。重鬱症造成的「過度自責」症狀欠缺理性,模仿這種行為的風險很可能增加,媒體不可不慎。

想當一個報導災難的稱職記者,這裏有三點建議。首先必須具備「同理心」,對災民的經歷和苦痛「感同身受」,不要讓苦難的報導只為了滿足閱聽人的好奇心,成為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其次須具有新聞和心理衛生兩方面的專業知識;最後要具備採訪心理受傷者的經驗和適當的技巧,具備這三個要件才能避免在採訪、報導災情時造成災民的二度傷害。

英美對於悲劇與災難的新聞處理列出原則,其中四點尤其值得我國的媒體人士參考(Sanders, 2004):

一、對採訪保持敏感,要徵得對方同意才能採訪。也要向對方解釋清楚採訪規則,因為對方可能是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

二、刊播令人痛苦的題材務必小心謹慎。尤其是悲劇或重大災難週年紀念時,要慎重再慎重。

三、指派經驗豐富的記者採訪報導,確保公司編輯政策的執行。

四、在採訪中顯示記者的人性,不能像一般新聞一樣報導悲劇,要做到既不放棄新聞追蹤,又能展現自己的感情和同理心。

(作者為精神醫學教授,著有《媒體與自殺:自殺可以預防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