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中國國務院部委機構來做啥?

◎ 洪奇昌

隨著第三次「江陳會」達成「陸資來台投資」的共識,相關行政命令,將於本月底生效。中國資金將在這一兩天後,進駐台灣。

論資金,台灣並不缺;論技術,台灣產業許多方面都還領先中國。以此波開放為例,雖然排除較敏感的高科技產業如封測、IC設計、晶圓、面板等,但其他中低階生產技術的國內產業,在台灣本來就經營不易,中資為何要投資?與中國經濟發展「掛勾」,我們不禁想問:是否對台灣經濟有所助益、使台灣全民獲利?現在執政者的兩岸經貿政策,是誰的兩岸經貿政策?是誰受益?

馬政府積極與中國進行大幅、全方面的經貿整合,我們認為這是個短多長空的政策!中共長期以「經貿整合」走向「政治統合」的策略,早為各界所知。民進黨執政時與中國在政治上的對立,看似衝突、劍拔弩張,其實經濟上是穩定的平衡關係;反而,國民黨上台以來,經濟上過度依賴中國,已使台灣整體政經風險大大提高。

台灣自身產業當然必須升級,不能一直停留在代工、製造,否則未來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附庸,因此民進黨曾審慎地對各產業進行開放與否的全面評估;但現今執政當局對於整體產業經濟體質,其認知程度,卻令人懷疑。我們呼籲執政者,用來「救急」的措施,不能成為「習慣」;一旦無法「斷奶」,以後就很容易會「斷氣」!

中資不全然是民間資金,其更有政治目的,不能單純以商業行為看待。尤其,此次開放,包括「中國國務院所屬部委機構」,其投資以配合中國整體經濟發展需要為主,並非一般企業單純以營利為目的。因此,我們認為,電信類、媒體業、半導體產業、金融業,都屬於「鉅額資金」、「高深技術」、「特許經營」者,應該進一步修法,明確訂為限制開放的「敏感性項目產業」;否則,任憑行政機關恣意妄為,大批中資流入之後,進一步成為具備實力的壓力團體,影響台灣經濟,甚至滲入媒體輿論,後果將不堪設想。

(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