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不只是漢生病

◎賴其萬

最近樂生療養院的事件促成台灣社會對漢生病的反省,使這些病人得以跳脫「痲瘋病」的烙印。最近衛生署更建議各醫院於舉辦醫師繼續教育課程時,將「漢生病之正確認識」列入醫學倫理或醫學課程,這件事情使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我喜的是台灣政府與社會開始正視漢生病病人過去長年所遭遇到的不公不義,而積極努力消除對這種病的誤解。這雖然是遲來的正義,但卻能帶給這種病人與家屬他們所應得的尊重。

我憂的是,為什麼台灣對這種已經不再盛行的漢生病,要由政府機關行文各醫院,關注其正確的認知,但卻任由一些比漢生病更加盛行的疾病,繼續遭受污名烙印。

這十年來,我們陸續在九所醫學院校,開課介紹包括漢生病、癲癇、自閉症、智能不足、愛滋病、過動症、不孕症、結核病、精神病、憂鬱症、腦性麻痺、藥物濫用、物質濫用、糖尿病、肥胖症、顏面畸形等,在台灣遭受到誤解與歧視的疾病。我們邀請專長於這類病而且又關心這類病友的學者,與學生講解這類病的醫學知識,並探討對罹患這類病的病人應持有的態度。有些病人也到課堂現身說法,讓學生了解病人的親身感受。幾年前我也曾經在「自由廣場」,以「如何減少社會對疾病的誤解與偏見」整理出四點呼籲:加強家庭與各級學校教育、改善社會制度、推動社會大眾對疾病的正確認知、鼓勵病人走出陰影建立信心。

今天我之所以忍不住「舊事重提」,是因為我覺得我們不要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因應 (reactive),我們應該要有前瞻性地主動反應 (proactive),徹底正視社會人士非理性地對某些疾病所呈現的排斥。誠如一位社運工作者所說,「疾病本身不是恐懼與歧視的起源;人們對疾病的文化想像,對疾病所顯露出來的意識形態與社會心理,才是恐懼與歧視的根源。」

我誠懇地呼籲,媒體應深入報導這些目前仍然遭到社會誤解與歧視的病,而鼓勵社會大眾關心這些被忽視的弱勢族群。我衷心地希望政府能夠更宏觀地正視疾病的文化層面,關心所有受到誤解與歧視的疾病,而不只是漢生病。

(作者為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