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百大良醫?

■ 黃達夫

幾個月前,當我接到「商業周刊」有關「百大良醫」的問卷調查時,因為我並不認同這類的報導,所以,為了慎重其事,我花了約兩個小時的時間接受「商周」記者的訪談,說明我拒絕參與的理由。

第一,今天的醫療與五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專業分工很細,幾乎沒有一種醫療行為是可以由一位醫師獨自執行的。以一個外科手術為例,術前需要有放射診斷科、核醫科、病理科醫師參與做診斷,手術前,很可能也需要內科醫師參與做術前的評估與照護,以減少手術的風險。手術時,麻醉科醫師更是不可或缺。其中,每一位醫師的參與都一樣的重要。任何一位醫師作業或判斷的缺失都可能造成遺憾。所以,如果我們要幫助民眾做醫療的選擇時,就應該強調團隊醫療的重要性。病人絕對不能忽視第一線醫師以外的其他專科醫師。此外,護理師、藥師、技術師、社工師、營養師、復健師、心理師等相關醫事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敬業精神,對於每位病人的康復也有關鍵性的影響。因此,整個醫療團隊的水準可能比單一醫師的選擇更為重要。

第二,目前國內尚未有醫療品質客觀與公開的資訊可供參考評比。而且,隔行如隔山,我認為一所龐大綜合醫院的院長,其實很難知道他本科以外同事的專業能力。所以,我質疑他們有能力做出客觀而正確的判斷。其調查結果也就不可靠了。

總之,二十一世紀的醫療是團隊的醫療。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整個就醫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只要有任何的閃失,結果就不會好。所以,第一線醫師固然重要,但只有醫院裡每一位醫事人員都把事情做對了,才會得到良好的醫療結果。

作為一所醫院的院長,我的責任是用心去提升全院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紀律,培養全體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確定醫師不看太多病人,而且,有自修的習慣,才能把整體的醫療品質提升到一定的水準。讓每一個病人,不論看到醫院裡的哪一位醫師,都能得到一樣好的結果。

台灣醫界的長者宋瑞樓教授說:「台灣很多『良醫』變成『名醫』以後,不斷地收病人、病人愈來愈多,看病的時間愈來愈短,也沒有時間經常看書或找同事討論當天診療病人所遇到的疑問或困難,更沒有時間吸收新知,就逐漸失去『良醫』的資格。所以,聰明的病人應該質疑,病人太多的『名醫』是否是他所想要的『良醫』?」(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