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道地台灣味的中國年

■ 葉海煙

台北陰雨綿綿,但過農曆年的節慶氣氛仍然處處聞得到,而這樣的傳統、這樣的生活習慣,顯然已經根深柢固,縱然企業界覺得這個「中國年」的假期放得過長,但在庶民心裡底層,卻是依然故我,人人忙著「過年」,而且過的是幾千年來從中國舊傳統中沿襲過來的節日!這似乎無關統獨,但如果台灣人明白自己是活在正逐步現代化的台灣社會,那麼對這個「年」的詮釋和理解,便必須有些主體性─也就是說,台灣人當然可以過「中國年」,如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和日本人都在過耶誕、過西洋新年一般;不過,台灣人過「中國年」自有「台灣味」,有台灣人自己獨特的方式。

除了種田的人還多少在意二十四節氣之外,我們這些「現代人」,跟著全球化的腳步,是幾乎都用西洋的年曆在數日子。不過,生活的步調並無法完全機械化,在高喊「拚經濟」的同時,竟然還能夠有五、六天,甚至一個禮拜左右的休息,還能保存這一個一年一次的年節,讓大家散散心,四處逛逛,南來北往或者東奔西跑的人潮,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山林,從所謂「首善之區」的台北到「非台北」的台灣各地,進行具有理性與感性的交流,而其間顯然有機會醞釀一些足以破除隔閡、消弭差異的生活因子─它們不屬政治,也無關經濟,卻具有十足在地的功能。因為在這些閒暇之中,人人不再緊張,不再匆忙,而有的只是彼此相互的寒暄、相互的恭賀及相互的關懷。

也許,這所謂「中國年」已然是「台灣年」,因為是台灣人在台灣過自己的年,大家抱持是對這一個生活場域的認知和關切,縱然我們仍在舞龍舞獅,仍在燃放爆竹,也仍在使用一些古老的符號、語言和象徵。(作者現為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