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學/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
日前衛福部長邱泰源在賴總統主持的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報告「健康台灣願景規劃」,其中一個目標是在八年內兒童死亡率從二○二三年千分之五.三降至四.○以下。
二○二三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數是七一一(一○○%),參考衛福部「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一一一~一一二年」,不同年齡別主要死亡原因不同,避免類似死亡的可預防性程度也不同。假設未來八年出生數不變,要降至四.○以下,一年死亡數必須低於五二○。要如何減少每年約一九○位兒童死亡?以下是專家們的建議:
一、出生當天死亡一九八位(廿八%),約一半是人工流產取出胎兒。有些產科醫師與醫院規定依照世衛活產定義,只要有心跳就開具出生證明書,可以領取生育津貼。不過,有不少懷孕週數小於廿週,許多產科醫師認定沒有生命。還有一些是可以治療的先天畸形,家屬期待完美嬰兒放棄照護。法律專業產科醫師建議要先執行誘導胎兒死亡手術,確認胎兒死亡後再引產,產科醫師開具死產證明。各縣市民政單位修改生育津貼補助辦法,仿勞保生育給付辦法:有死產證明也可領取生育津貼。次目標一:降低四十位出生當天死亡。
二、出生後一~廿七天死亡一七九位(廿五%)主要死因是早產與先天畸形,主要靠周產期照護網,落實產前檢查。找出高風險妊娠個案關懷,必要時進行母體轉診至重點醫院分娩。次目標二:降低廿位死亡。但是由死因回溯分析討論中發現,有不少不去產檢個案,譬如青少女懷孕,毒癮孕婦,智能障礙孕婦等,須有特殊方案。次目標三:降低十位死亡。
三、出生後廿八~三六四天死亡二○一位(廿八%),主要死因是猝死與呼吸道阻塞,多暴露在不安全睡眠環境,譬如趴睡,與大人同睡、使用枕頭、嬰兒床放置許多毛巾被毯等。建議一是醫療院所兒科門診要請家長拍攝居家睡眠環境照片放到病歷中,請護理師量身訂製衛教改善安全睡眠環境。建議二是社工與育兒指導員到家中訪視,評估睡眠環境是否安全。建議三是請健保給付居家照護服務條件放寬,包括到嬰兒家庭評估是否有安全睡眠環境。次目標四:降低八十位死亡,這是重中之重的防制策略。
四、一~四歲死亡一三三位(十九%),主要死因是癌症,非故意性事故傷害(俗稱意外)與兒虐。後兩者是高度可預防的死因,但是也是要借助醫療公衛以外的單位來協助。二○二三年有十四位交通事故死亡。政府已立法要求使用嬰兒與兒童安全座椅,但因昂貴且需更換,有些家庭無法負擔。政府與民間組織應提供新且低價租用安全座椅服務,才好嚴格執法。另外,對於使用機車的家庭,政府與民間組織應提供有嬰兒安全座椅小巴,提供家長載嬰兒去打預防針與健兒門診。次目標五:降低十位交通事故死亡。其他事故傷害與兒虐死亡已經有許多實證研究證實有效的防制策,尤其要考量工程(譬如窗戶加安全鎖預防兒童開窗墜樓)與環境(譬如農地蓄水池加護欄預防兒童跌入溺斃)的策略。次目標六:降低十位死亡。
五、最後才是橫跨個年齡層的疾病治療,希望透過產科與兒科針對每一位醫院死亡個案進行跨院討論,檢討是否有醫療照護延誤或者品質缺失問題,逐步改善。次目標七:降低廿位死亡。
由上述建議可以看到,要降低兒童死亡率,不能單靠衛福部。還需要其他部會與民間機構的合作才可能達到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