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驕傲義大利番茄 淪中國手下敗「醬」

◎ 張孟仁

番茄向來是義大利最「引以為自豪」的農產品之一,鋪在披薩上面的紅醬正是義大利三大象徵顏色之一。

義大利擁有規模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番茄加工業,然而,南義番茄農日前的抗爭,才讓世人知曉,我們熱愛吃的義大利番茄醬其實不產於義大利而可能源自新疆。早在紀錄片《餐桌上的紅金帝國》:「普旺,普羅旺斯」就曾揭露,中資在二○○四年併購南法普羅旺斯著名的番茄糊品牌「小木屋」,中資收購業者後,改用進口新疆番茄取代當地番茄,導致當地人失業。

無獨有偶,南義坎帕尼亞大區—自古以來的番茄重鎮,正面臨來自中國番茄糊的競爭。透過重新加工調味,然後裝罐,再蓋上「義大利製造」的標籤,一批批番茄糊罐頭被改頭換面後,出口到非洲等其他國家。但這並非頭一遭,中國番茄醬在義大利稱王早有典故。

英國《衛報》二○一三年二月廿八日曾報導,義大利南部暱稱「番茄王」的業者,被控將中國產的番茄醬貼上「義大利生產」的標籤。「番茄王」堅稱,根據歐盟規定,從中國進口的番茄醬只要加工成不同形式,就可貼上這種標籤。負責案件的檢察官曉以大義,指出中國進口的番茄醬是一噸的大桶包裝,只是在義大利加水稀釋並加鹽,接著分裝成一四二克小罐,如此低度加工,不足為改換產地標籤的理由。

再觀二○○五年,以義大利為首說服歐盟執委會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和鞋子採取反傾銷措施的一年,事實上,觀察那年進口義大利的農產品,早就是中國貨居多,中國番茄就是加工成番茄醬或切丁,再混合義大利本土番茄入罐,就擺上超市貨架。當時義大利的菜農嚴正抗議,要求捍衛義大利番茄的純正性,無法接受與中國番茄混合搭售。

番茄爭議由來已久,卻未見改善。其一,歐盟規定過於模糊,讓業者有操作謀利洗產地的空間;再者,面對產量過剩國家的削價競爭,本國若忽視「國產」的驕傲,一味縱容業者輸入低廉甚至是血汗產品,只會使本國的優勢產業加速滅絕。諷刺的是,顧客成為幫兇,卻絲毫不知貨架背後的一切罪惡。驕傲的義大利番茄能否繼續挺起胸膛,端看政府端如何協助。

(作者是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