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從社會投資看社福政策新方向

◎ 陳劍賢

台灣的社會政策在上個世紀六○年代前,為鞏固政權,被視為恩給式的福利,偏重軍公教人員的社會福利。六○年代後本世紀前,因應民主化浪潮與社會轉型,社福支出快速增加,尤其是以社會救助形式給予的津貼大幅成長,另外社會保險也逐步擴大,包括健保、公保、勞保、軍保、國民年金及就業保險的建置,本世紀以後,在世代正義及高齡少子化環境結構下,進行年金改革與長照服務,因此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是隨著時代趨勢而調整,也就是消極性的調整。

然而從上世紀九○年代開始,新自由主義挑戰傳統福利國家制度,社福民營化及工作福利觀念影響社福的發展,開始提出積極性社會政策,並提出社會投資的理念,翻轉社會政策的舊思維。

歐盟委託牛津大學進行社會福利國家典範的研究,其研究結果主要的論點,即是在後工業社會中,因為產業結構的改變及女性大量進入勞動市場,過往福利國家的假象,如男性養家模式及傳統社會救助方式,已開始逐漸地瓦解,傳統以所得保障為主的福利國家體系,已經無法解決當代的社會問題。

研究團隊認為國家社會福利的發展,國家應該介入個人生命歷程的早期階段,協助個人累積各項有形與無形的資產,因此他們所強調的是積極長期性的預防,而非短期消極性的修補,所以特別重視家庭政策與教育政策,透過家庭政策有助於父母找到照顧責任以及工作生涯的平衡點,讓父母雙方都可以持續地進入勞動市場工作,維持雙薪家庭,這將有助於家庭降低貧窮的風險,而提供良好的兒童照顧與早期教育,讓更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市場,增加女性勞動率及生育率,另外透過教育政策,有助於累積個人的人力資本,因應職場工作專業的知能。

準總統賴清德在國家希望工程提出社會投資理念,未來台灣的社會政策,不再如過去以治標方式解決貧窮問題,而是國家應該積極地協助國人累積各項資產,以家庭及教育治本方式,預防社會問題的發生,因此社會投資是長期性的積極政策,而非短期性的消極修補,未來社福的發展就讓國人拭目以待。

(作者是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美和科大社工所兼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