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時事觀察員
中共廿大結束後,中國開放外國領導人的來訪,習近平在五天內接見四個國家領導人,以展現中國繼續開放與「天朝」地位,其選擇的來訪對象也是經過周密策劃。第一位是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排第二的是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第三位是坦桑尼亞總統哈桑,第四是德國總理蕭茲。阮富仲是共產兄弟黨總書記,是自己人,巴基斯坦與坦尚尼亞是第三世界國家,蕭茲的德國是第二世界(美國以外的西方發達國家)有重大影響的國家。
這是中共一向的統戰策略:以共產國家為主體,團結同盟軍(第三世界),爭取中間勢力(第二世界),孤立頑固勢力(美國)。傳統的共產國家只剩朝鮮與越南,朝鮮目前在軍援俄羅斯,國際形象一向太差而會影響中國的「中立」形象,沒有入圍;巴基斯坦則是中共在第三世界第一號鐵桿兄弟、坦尚尼亞是中國在非洲的老朋友而入圍;德國不但在歐盟舉足輕重,蕭茲還是梅克爾的傳人,在經濟上相當依賴中國而在政策上搖擺不定。這是廿大後的第一波外交攻勢。
這裡最引人關注的是邀請越共總書記。二戰後蓬勃發展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因為蘇聯解體而凋零,越南雖然是共產國家,卻與中國不睦,彼此還打過仗,在爭取外資上也處於競爭狀態,從中國撤出的外資許多轉戰越南。既然如此,為何習近平還把越共擺在廿大以後的第一位貴賓來禮遇?
這次北京歡迎阮富仲是國家元首的等級,雖然阮沒有兼國家主席,但是不缺禮炮、紅地毯,當天的晚宴七名政治局常委全體出席。最特別的是習近平還與阮富仲擁抱,為了表示親熱而違反了中華民族與東方社會的文化傳統,難道是遷就越南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習慣?中共黨媒還重新搬出「同志加兄弟」的口號。這個口號已經幾十年不唱了。這句話原文是「中越情誼深,同志加兄弟」,出自越南國父胡志明。
胡志明於一九六九年去世,接班的是黎筍。當時越戰正熱,可是也爆發中蘇的珍寶島戰役,黎筍在中蘇兩邊拿好處。越戰結束與越南在一九七五年實現武力統一後,黎筍的親蘇傾向明顯了,自然引起中共不滿;但此時,中共扶植的赤柬也統一了柬埔寨;於是中南半島爆發了越共與赤柬的戰爭。由於赤柬執行比毛澤東還要左的極左路線,完全失去民心,越南於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攻入柬埔寨,而中國則在一九七九年二月發動懲越戰爭,三個共產國家陷入混戰,中共與越南從此陷於長達四十多年的緊張關係。
一九七九年中國正在開始改革開放,為何鄧小平發動這場戰爭?其表面理由是越南騷擾中越邊境並侵占中國領土,所以中國「自衛反擊」,實際宣傳是懲罰越南,因為越南不顧過去中國的無私援助,所以是忘恩負義之徒,當時中國人多支持懲罰越南,雖然這場戰爭是中國啟動的。然而真正的開戰原因有三個:
第一,援助親中而被越南入侵的柬埔寨。越南人民軍攻入西南部的柬埔寨,中國人民解放軍則攻入越北的諒山,威脅首都河內,使越軍首尾不能相顧。攻下諒山後鄧小平卻下令從越南撤軍,公開說是達到懲罰的目的,實際上中國軍隊的損失比越南還慘重。因為越南剛結束越戰,士氣旺盛,將領熟悉毛澤東的戰略戰術,使用的也是中國支援的最新武器,中國吃了悶虧。
第二,篡奪軍權。毛澤東最後定下的接班人是華國鋒,依照慣例兼任中央軍委主席。四人幫被打倒後,鄧小平再次復出,職務是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總參謀長。華國鋒無軍事經歷,所以中越一開戰,華國鋒就被鄧小平架空,軍權完全落到鄧小平手裡,為下一步撤下華國鋒的黨政軍第一把手創造條件。
第三,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鄧小平遂即以副總理身份訪問美國,回國後就在二月發動懲越戰爭。這場戰爭向美國示好是肯定的,除了報答中美建交,還為美國在越戰打得灰頭土臉報仇,更顯示他將走親美路線。因為當時中蘇關係仍然緊張,中共一再宣稱「蘇修亡我之心不死」,親美的目的就是希望美國與西方國家的資金、技術、人才可以協助中國挽救頻臨崩潰的經濟;為此他還下令「絕不出頭」的韜晦策略。
雖然後來中國企圖挽回破裂的中越關係,一度也有改善,但是歷史上中國一直是越南的侵略者,兩國關係再也無法回到原來狀態,尤其在南海發生多次衝突。這次習近平禮遇阮富仲,應該是想徹底解決兩國關係。在普廷侵略烏克蘭受挫以後,一旦俄羅斯局勢巨變,南部還有越南可以結盟,避免越南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
如果習近平可以緊緊抓住朝鮮與越南,他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袖,何況還有緬甸、古巴、委內瑞拉等也打出「社會主義」旗號。那麼習近平與毛澤東相比,沒有缺這一個角。
中越的決裂是鄧小平造成的,那是鄧小平所謂「改革開放」討好美國的產物,如果習近平能夠彌合中越關係,也是宣告鄧小平外交路線與經濟路線的同時結束。問題是越共雖然應召,然而習近平的戰狼面目與恢復中華帝國朝貢體系的目標,只會引發越南更加警覺,而不會陷入習近平的圈套。阮富仲也是破例連任三屆的總書記,與習近平旗鼓相當。中共官媒宣稱越南支持「一個中國」與「反對台獨」,越南官媒完全不提就可以知道兩國並非「同志加兄弟」,習近平要恢復國際共運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