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伯璋
依109年健保資料分析,國人一年平均就醫15-16次,相較OECD國家的10次,明顯高出許多。但隨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來襲,民眾整體就醫次數跟著下降,顯示過去以來存在許多不必要的就醫行為。在衛福部陳時中部長的帶領下,最近健保署規劃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就是在引導民眾正確的就醫行為,以強化分級醫療及轉診、落實醫藥分業及照顧弱勢為三大主軸,讓民眾「有感」,進而使大型醫院回歸急重症照護角色的任務。
現行全民健保部分負擔的設計採定額制,實際上所收到的金額其實不高。隨人口老化及疾病型態的複雜多元,門診醫療費用逐年增加,而部分負擔占整體醫療費用比率逐年降低,大約僅6.5%。目前百元以下藥費、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及檢驗檢查都免收部分負擔,例如:一般藥品平均每件藥費381元,有7成的件數是不用付藥品部分負擔;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平均每件藥費985元,及檢驗檢查平均每件費用為1,169點,因未收部分負擔,出現拿藥不吃、過度密集檢驗檢查的可能,徒增浪費。我們從歷年各項醫療分項費用而言,藥費及檢查(驗)費用逐年上升,兩者占整體醫療費用4成,但支付醫師勞務收入的診察費占率卻逐年下降,必須加以扭轉的地步。
本人認為,調整部分負擔的重點,旨在「落實使用者付費」而非調漲,因此在改革方案特別考量民眾到不同層級院所領藥或做檢查(驗),所收的部分負擔不同,鼓勵民眾或穩定之慢性病可在基層診所就醫,或到離家較近的藥局拿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在藥品部分負擔較區域級以上醫院低;由基層醫師依專業建議轉診至醫院,相關的檢查(驗)部分負擔也較直接到區域級以上醫院就醫低,以達到落實分級醫療。
另外,對於急診第1至2級的重症者則調降部分負擔金額,而第4-5級之輕症則予以調升,藉以促進醫學中心及區域醫院回歸急重症照護角色,避免輕症者到醫學中心急診看病。
其實,部分負擔的調整,有3成民眾一年增加負擔的金額不到200元,對整體的健保財務挹注有限,也有許多公衛學者質疑部分負擔的效益不大,但如果能藉由推動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如同學者研究,當部分負擔從零元變成要負擔一點點錢時,就有所謂的「零元效應」,有助抑制醫療浪費。
我們期待改變民眾就醫行為,少看一次病或改去基層院所就醫,醫師多運用雲端資訊系統,減少重複檢查及用藥,減少不必要的就醫,如此估算一年會省下378億點,在總額固定前提下,點值就會提升,對醫院及醫師都有幫助。根據109年各年齡層就醫次數的分析,15-64歲民眾就醫次數低於全國平均值,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更能落實社會保險公平負擔之精神,經濟負荷較為沉重的年輕世代應該較能接受。
「不能因病而貧、因貧而病」,本次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對於法定免部分負擔的民眾如重大傷病、分娩、山地離島地區就醫,以及有其他單位補助的低收入戶、榮民等,均不受影響。對於經濟弱勢,健保署提供分期繳納、紓困貸款、及擴大推動愛心捐款專案予以協助,也會透過訂定部分負擔上限給予保障。
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調整,是落實社會保險公平負擔之精神,也讓醫療的公平正義得以實現,讓民眾有點痛但不會太痛,我們期待藉此落實分級醫療,有助病人分流並減少大型醫院的醫療負荷,一方面總額點值就會有成長空間,另一方面所節省的醫療可以滾入健保安全準備金,都有助健保財務的穩健及永續,共創醫病雙贏。
(作者為中央健保署署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