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麗賢
媒體報導高中本土語言必修,校園焦慮蔓延中,指出目前學校面臨的困境,包含師資員額、排課空間、學生選擇、課程評量及升學準備等。
教育部用心推動本土語言課程和保存本土語,值得支持。然而,執行略顯操之過急,誠如台灣閩南語俗諺「緊紡無好紗、食緊挵破碗」,除欲速不達,亦徒增學校困擾。擬定新課綱的同時,教育部即應未雨綢繆培育中學本土語師資。高中面對「師資」和「排課」窘境,幾乎是學校將課程安排在高二或高三的原因,因為多一年時間觀望與應變,才能妥善融入課程中。
筆者生長於高雄大寮農村,母語是臺灣閩南語,就讀學區的國中小,確實經歷「講閩南語罰錢」的年代,回到家裡與家人溝通,閩南語是主要語言,讀雄中期間則融合華語和閩南語溝通和表達。
以筆者在高中物理教學而言,主要還是以華語為主,有時仍須用到英語表達科學用語,也會融入閩南語說明,語言自然融入表達和講解。若考量教學是要學生聽懂物理概念,使用哪一種語言教學,最重要的是達成學科的教學目標。
話是風,字是蹤,保存台灣各族的母語文化,很多人認同。有識者擔憂本土語言和文化流失,誠如曾任客家委員會的葉菊蘭主委所描述:「閩南語正如『掛號』中,客家語則已入『急診室』,原住民語更已進入『加護病房』。」本土母語顯現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感情,政府確實應重視本土語言流失、滅絕或歧視現象,具體挽救母語流失,維持語言多樣性,責無旁貸。
華語及英語是工作和生活需要的語言表達工具,保存本土語言是國家教育政策最基本的工作。若以「語言花園」比喻語言多樣性,多樣的語言就像不同的花朵,帶來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政府如何經營語言多樣化的花園,既保存本土語言,又能兼顧實用性、本土化和國際化,學校、家庭和社會是三大教育環境。
筆者支持語言教育政策,但期盼推動時能站穩腳步,師資和排課真的準備到位,才能循序漸進落實政策。
(作者是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