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控管高槓桿無本當沖

◎ 蔡維哲

五月廿日當天的當沖交易金額突破台股總交易金額的五十%,個股陽明海運的當沖比率更高達七十二.三%。這個快速成長的當沖佔比數字,也受到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與討論;當沖降稅是否延長的議題,也是前陣子立委質詢的熱門議題。

在台股當沖的眾多議題討論之中,筆者認為,當沖交易者搭配信用戶進行高槓桿無本當沖的情況,值得主管機關高度重視與監管。現行券商實務上,當沖交易額度大抵都是參考信用戶的申請條件來核給,因此,通常五十萬交易額度免附財力證明,且根據「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辦法」,需要在五家以上券商開戶,才會實際規範要求券商累加投資人在其他家券商額度,進而需要財力證明。簡言之,投資人只要刻意在四家不同券商開戶,特別是風控較寬鬆的小型券商,每家都申請五十萬當沖交易額度,完全不用財力證明,就可以有兩百萬的額度進行現股當沖交易。搭配台股二○一四年之後開放的現股當沖交易又是所謂的無本交易,也就是當沖不用實際負擔股票的股價本金,每日只需結算當日當沖損益與支付交易成本(手續費與證交稅等)。

在台股這樣的制度環境之下,當沖交易者很容易用二、三十倍以上的高槓桿在股市短進短出,如果股市又剛好漲跌幅震盪劇烈,當沖交易者很容易發生違約交割的情況。舉例來說:五月十二日盤中一度崩跌一四一七.八六點的台股市場,當天的違約交割金額就超過新台幣三.一六億元

筆者因此建議證交所、券商公會與證期局等主管機關,考慮下列三點進行風險控管:一、重新思考是否採認投資人在其他券商開戶時間長短與近一年交易紀錄;二、如何管控投資人跨券商的總槓桿程度;三、思考風險管控投資人進行現股無本當沖。

證交所與券商公會在五月初的新聞報導中皆特別強調,台灣當沖交易比率低於國際市場,尚屬合理範圍;沒想到一轉眼,台股當沖交易已衝破五成佔比。同時,台股當沖背後是由資訊相對機構投資人劣勢的眾多散戶參與所驅動,這也可能與國際主要股票市場進行當沖交易的投資人參與結構有所不同。筆者也據此為文,表達可能的隱憂,鼓勵主管機關能全面審視目前台股當沖的相關制度。

(作者為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