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記者的不平與懺悔

◎ 張約翰

最近有兩則關於太魯閣號事故的新聞工作者貼文,在同業們的臉書上流傳。一位資深新聞工作者在自己的臉書上貼出太魯閣號事件現場,電子媒體一致在遺體移出時將攝影機向後轉,退出採訪區;另一位以匿名方式貼文,不斷地指出新聞工作幕後逼人嗜血的種種,不斷地道歉。

兩則貼文都意在呈現出記者工作現場的種種困難,表現出不願向嗜血重口味呈現方式屈服的意志。照理說這個方向應該相當迎合廣大網路使用者的口味,但很奇怪的是,貼文雖然在同業間廣為流傳,反應卻並不見得是支持。

「鏡頭向後轉」,等於棄守新聞現場。這就好像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耶誕休戰」的傳說一樣動人,為了更高的目標而暫時放下武器。相互競爭的媒體記者在現場放下工作,就是選擇把傳達事實的工作讓位給更高的目標,不管這個目標是什麼,也許是人性,也許是試圖建立新的新聞典範。但現場拍不拍是一回事,事後剪不剪、播不播又是另一回事,如果記者在現場必須不工作才能獲得外界對這個職業的尊重,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社會不需要記者?這樣真的OK嗎?也許這會是一個新聞系課堂上很值得討論的倫理議題。

而不斷為自己的工作道歉那則貼文,在我的臉書同業圈裡更是惹來一片訕笑。貼文內容舉出了許多工作中身不由己的狀況,然後一一為這些狀況道歉。光就一則道歉文來看,這種寫法就不行,因為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了。不過從這則貼文以及原PO後來的第二篇貼文來看,雖然內容組織破碎,仍然看得出對於新聞工作流程以及職業地位的焦慮。

儘管後續有許多爭議與值得思考的空間,兩則貼文傳達出一個現象:新聞工作者是持續反省的,也沒有忽視外界的批評,但是新聞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是由獲利模式主導,如果受困於這樣的生態而焦慮,那麼不如選擇投身不受獲利模式影響的媒體。

新聞是很辛苦又很難獲得豐厚報酬的行業,卻又帶有理想色彩,因此願意投身的每一位新聞工作者都值得尊重。不過理想的實踐有時代價是由整個社會支付,記者出錯造成的後果有時並不亞於一場災難,所以受到嚴格檢視並不奇怪。至於遇到敵視媒體無法溝通的網友,就眼不見為淨,任何回應都是多餘,把情緒與時間留給自己吧。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博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