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喬鈴
上月底某台北市議員批評社會局新生兒人數一年比一年少,卻還廣設公共托育服務,恐怕淪為蚊子館。我們想說:「別擔心,公共托育不會成為蚊子館!」理由如下。
少子女化不等於公共托育需求下降,現況是公托候補名單排到幾百位:出生人數連年下降是事實,但家外送托需求攀升,正是政府增加公共托育服務的鐵證!查看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最新公布的一○九年度公共托育候補名單,無論是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或社區公共托育家園,每家候補名單洋洋灑灑一長串,候補到百位以上根本不稀奇。以台北市中山區為例,中山區大公托候補到一五七位、吉林社區小家園也候補至一四一位。何來因為幼兒數逐年減少,而沒有公共托育需求的擔憂呢?
公共托育服務才能支持青年家庭兼顧工作與育兒:現代女性追求經濟自主、自我實現,女人要工作,也想工作。再加上唯有雙薪家庭,才有充足的能力生養第二胎,既然家長要工作,孩子當然就需要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公共托育服務。二○二○年,台灣育有未滿三歲子女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已從二十年前的四十八.七三%,大幅增至七十四.四四%,未來勢必持續攀升。或許有人會說「還有爺奶人力可善用啊!」但隨著軍、公、教、勞的年金縮水,長輩為了老年經濟安全,也必須延後退休繼續工作,長輩後援的紅利只會越來越少,凸顯擴充公共托育服務勢在必行。
建置托育等待名單、評估設置地點,讓服務看得到也吃得到: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二○一九年最新報告指出,「公共托育服務是提振生育率最有效的解方」。維持生育率與女性勞動參與率雙高的典範國家︱瑞典,只要孩子六個月,家長就可向市府登記,排入托育等待名單,市府在三個月內就必須提供托育名額。身為議員者,或許可監督市府建置公共托育等待名單,確實掌握需求,以利盤點並評估公托設置地點,目標讓育兒家庭不用再苦等進公托。最後,也別忘了,居家保母也是公共托育服務的一環,號召更多人力投入居家托育,更不用擔心會成為空蕩蕩的蚊子館。
(作者為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