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醫護連署 談防疫與政治

◎ 葉明叡

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已證明台灣醫療和公務體系人員的高度專業水準、以及公衛體系整備的成功,但若病毒進入長期流行,討論和決策的餘裕也會逐漸縮減(何況現在就已經沒多充裕)。近日有人發起連署,支持政府堅持防疫底線,要求嚴格把關中國撤僑包機名單及數量。確實,公共衛生是一門很殘酷的科學與藝術,在某些時刻,我們連「誰是家人」、「要犧牲哪部分的我們」這種艱難價值抉擇都得做,說到底,公衛就是政治。

很多公衛界的朋友喜歡說防疫歸防疫專業、政治不要凌駕科學(對當年SARS或今天中國隱匿疫情就是這樣批判),所言不假,但即使我們用盡了科學防疫之後,還是不得不回到政治。民主決策肯定比獨裁具有正當性,經驗而言造成的傷害也較小,但民主也不可能逃避價值的判斷,沒有「禍首」負責就是所有人一起負責。

普遍而言,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和學生在這部分的練習機會不多,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好事,表示我們的處境很少壞到那個程度,科學和衛生行政管理的力量足以應付日常小規模傳染病;再從另個角度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其實個別防疫人員想這麼多也「沒用」,想多了反而可能有害我們國家防疫的整體作為。這是專業角色、公民角色和個人純粹自保之間的衝突。

但也不是說這問題別談了就比較好,不釐清,就更不知道配合手上的科學技術,我們有哪些可行選項,也更容易被別人拉著走,徒然消耗珍貴的防疫能量,或者更糟糕,去做出與我們心中價值相反的決策。公衛界一句「防疫視同作戰」耳熟能詳,而智慧的克勞塞維茲的補充也很值得參考:所有戰爭都是政治的延伸手段。

敬佩所有在一線奮戰的防疫人員!面對疫情,個人能做的相當有限,但最起碼做到盡量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不要造成額外防疫負擔。希望疫情過後沒有人犧牲,大家還能好好的來談一談。

(作者為美國Emory University健康政策博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