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文化週報》台灣音樂劇30年了 還在單兵打游擊

台中國家歌劇院上週舉辦「2019音樂劇產業論壇」。(記者何宗翰攝)

採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來台8場演出創完售佳績。(記者何宗翰攝)

韓國音樂劇近20年來獲得巨大成功,中國音樂劇也逐漸崛起,台灣第一齣自製音樂劇《棋王》早在1987年就誕生,由三毛改編張系國的小說、李泰祥作曲、齊秦主演,距今已超過30年,近年來雖然音樂劇作品百花齊放,產業發展卻仍未臻成熟。

百老匯原裝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上週在台中國家歌劇院開出8場完售的佳績,也舉辦「2019音樂劇產業論壇」,邀請美國、韓國及台灣的音樂劇業界人士及政府代表,就產業政策、人才培育、商業創投等層面進行交流分享。

場數增售票減 每場平均只賺22萬

歌劇院總監邱瑗指出,文化部對15歲以上民眾抽樣調查,40%會參與表演藝術活動,其中音樂、戲劇、舞蹈演出(可複選)各有14.2到14.6%,另有20%會看流行音樂演唱會。從2013到2018年表演藝術的售票場次持續增加,但售票張數卻降低,戲劇性節目從2013年的平均每場300張,2018年每一場平均只有230張,音樂類也從2013年的350張,到2018年剩338張,售票金額方面,2018年戲劇類每場平均收入約22萬元,音樂類為48萬元,「若要發展音樂劇,根本沒辦法活。」

「邱總監找我來,大概是想搬一具屍體上台,《隔壁親家》音樂劇10年來在台灣演了60場,結果倒閉,今天是以歇業音樂時代藝術總監的身分來講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說,韓國從元首到地方全力支持音樂劇產業,市場規模約佔整體表演市場60%,古典音樂僅佔8.7%,相關補助多到講不完,「相較起來,台灣就是不毛之地。」

台灣5大沒有 國比國氣死人

「台灣音樂劇有5個沒有,沒有專門的演出場地、沒有專門學校培訓、沒有專門的補助資金、沒有專門的企業投資、沒有專門的組織或協會,甚至,還沒有地位。」楊忠衡說,支持音樂劇的都是零星的個人,沒有邱瑗不會有這場論壇、沒有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總監王孟超不會有大師班,沒有梁志明和曾慧誠,台師大表藝所不會培植這麼多人才。

楊忠衡說,過去認為對岸是封閉的社會主義國家,但10年前開始,中國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舞蹈學院,都成立音樂劇專門系所,《中國近代音樂劇史》將梅蘭芳的京劇、台灣的歌仔戲、凌波、樂蒂的梁祝都歸納為音樂劇,觀念很新很快。

「對岸全年無休的培植專業人才,台灣相較之下就像是游擊隊打別人的正規軍。」楊忠衡說,台灣的音樂劇作曲家有學外文、學BASS、學豎琴的,演員都是拉夫,看誰有空就找來演,申請政府補助就像「團球」,被踢來踢去,在戲劇、音樂類都不認同,「都不入流,得不到肯定。」

躍演劇團藝術總監曾慧誠說,從紐約剛學音樂劇回台灣時,會覺得創作者好像都用自己的角度,土法煉鋼去切入音樂劇,很多都是「覺得像,就做了」,但大家知不知道音樂劇究竟是什麼?每次遇到創作者,都要重新尋找可以溝通的音樂劇語彙?

曾慧誠說,北藝中心已經算是在能力、想法跟觀念上,都建立一套體系的工作坊,但能給予的也只有知識傳遞,要從表演的身體裡改變,其實非常困難,創作者的技術、表演者在台上的能量,都需要時間累積,需要成立專門科系才有辦法。

「音樂劇系不可能成立,也沒有必要成立。」邱瑗提出反對意見,「現在少子化,要成立新科系不可能,成立學程在行政上比較容易,把原本戲劇、音樂、舞蹈的基本功練過,學完了再進入學程,成功機率大很多、快很多。」

「現在創作者最需要其實是陪伴。」北藝中心製作行銷處資深經理林采韻說,百老匯音樂劇創作3年算短,在台灣6個月已經算很長了,只要創作者覺得OK了就開演了;北藝中心音樂劇人才培育計畫採用委託創作的方式,請導師王希文、吳政翰定期檢驗,從劇本創作、音樂風格的掌握、讀劇、試演、到正式演出一步步陪伴,希望透過不斷檢視,幫助進入產業鏈後,更能面對競爭。

全台僅2萬死忠粉絲 應先開發獲利模式

2019年台灣有約130部音樂劇上演,換算成場次幾乎天天有演出,看似蓬勃,但音樂劇的產業鏈真的存在嗎?Vocal Asia執行長陳午明說,事實上全台灣大概只有2萬人,不停重複買票去支持整個產業,還有近2300萬人沒有進場,音樂劇其實是一個勞力、資本密集度高的手工業,唯有成為可以獲利的娛樂產品,才會吸引投資。但多數台灣音樂劇從第一步開始,就沒這麼想過,大多從劇團、核心創作者出發,想要講述一個故事,然後就做了,沒將音樂劇視為一個可以獲利投資商品。

音樂劇要脫胎換骨,政府補助和企業投資都很重要,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丁曉菁說,台灣因為公部門補助機制龐雜,每個主管機關列管的文化藝術都有自己的支持體系,音樂劇因此有定義上的困難。

音樂劇的開發就是文策院未來的重點工作之一,文策院有100億國發基金可以運用,很樂意來跟企業共同投資,催生新的公司,協助音樂劇的企業化。台灣有優秀的創作者,但更需要能夠經營、經紀這些好的作品、好的藝術家的CEO,這更需要人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