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請讓母語聽得懂

◎ 陳美月

頃閱台文系何信翰副教授投書「兩招讓台語新聞『聽得懂』」有感:除了台語新聞照稿念,讓人聽得霧煞煞之外,客語節目也請改進。或許其他族語也有相同問題?

我是超過70歲的「長輩」,台語是母語,一遇到台語新聞就得轉台。然而看廖峻、澎澎的脫口秀或電視台的鄉土劇,卻逸趣橫生。

我住在苗栗,和朋友都講客家話,也會唱客家歌謠和戲曲。「大漢之音」調頻台有一部分客語節目,發音讓人不敢領教,例如連最通俗的醫「生」「聲」都分不清,遑論更深的俚語。

廣播電視媒體具有社教功能,卻任由學舌不精的年輕學子主持,說些莫名其妙的語言。更有甚者,「客家來啦」這個節目,理應領有客委會補助,卻充滿大中國色彩。台灣具有多元文化,可談可報導的資料很多,偏偏只選中國來報,還只報喜不報憂,只報故國山河節氣典籍,不報原住民新住民風俗與努力。

之前曾聽一位泰龍先生主持客語「大家恁早」這個節目,除了掌握客語精華之外,他不會的,還現場請聽眾call in進來大家討論!可見各族語不是沒有人才。盼望有關單位在推展各母語之外,要注意到節目「品質」,讓台灣真正呈現「多元」的語言和文化。

(作者為退休社工,苗栗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