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樂的歌詞就像當代的四書五經,不識字時先會背了,若干年後才想起歌裡的意義。寫作文、寫情書、寫日記必抄,唱high歌社交,聽情歌痛哭……今年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的5位入圍者,他們的詞恰巧反映了三個世代的情懷。
專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詩人路寒袖曾連續3年入圍金曲獎作詞人獎,1993年他為電影《戲夢人生》寫的4首詩作同時入圍最佳方言作詞人獎,1994、1995年分別以作品〈畫眉〉、〈思念的歌〉2度獲獎,去年又以閩南語歌劇《李天祿的四個女人》拿下傳藝金曲獎最佳創作獎作詞類,成為跨流行、傳藝獲獎的第一人。第30屆金曲獎下週登場,文化週報邀請路寒袖來評析,今年入圍最佳作詞人獎的5首作品。
朱雀青龍能入歌 Freddy多元表徵
問:林昶佐的〈烏牛欄大護法〉是從閃靈樂團創造的虛構角色潘正源的故事脈絡,譜寫出一個類似前傳的誕生傳說,由於這個悲a劇角色的結局是下到地獄,被困在孽鏡台前直到宇宙終結為止,讓這首歌多了一種明知會失敗,又還要找到希望的感覺,和最近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處境很相似,您怎麼看?
答:〈烏牛欄大護法〉明顯和二七部隊在埔里反抗當時的國民政府有關,是二二八事件最後一場戰役,這首歌從歷史取材,有史詩一樣的格局,用了很多祝禱詞,就像是一首安魂曲一樣,裡面用的玄武、朱雀、或是阿修羅、輪迴等詞,都是一般歌曲很少用的,有很強烈的宗教、信仰色彩,有對整個土地祈求平安的那種味道。
我覺得這首歌入圍代表整個流行樂的創作環境越來越多元開放,換做20多年前,可能連創作出來的機會都沒有。最近我也在自由時報發表了〈青春痘〉一詩,雖然我寫的是台灣的學運,但有不少人對應到香港的事件,也覺得非常貼切。
父子情壓抑內斂 李宗盛看得透徹
問:李宗盛曾以〈給自己的歌〉、〈山丘〉2首歌獲得作詞人獎,這次入圍的〈新寫的舊歌〉維持同樣的風格,長度、體例都接近散文,像歌詞裡所寫的,在「寫一個人子和逝去的父親講和」,一首來不及、早就該寫好的歌,您認為呢?
答:我覺得這是一首懺情錄,不是男女之情,而是對父親的思慕之情,把台灣男人對感情的內斂壓抑透過親子關係寫得淋漓盡致;那個年代的台灣男人大概都有大男人沙文主義的傾向,親子關係一向都會比較疏遠,大概出口都沒好話,但其實充滿關愛,就只能靠默契意會,不能言傳了。
作為一個父親,我對於「若是你同意,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得可以,也許你就會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這句特別有感,父親在兒女小時候都是最偉大的,可是難免有一天,期待會落空。
叨絮情感鹹酸甜 陳昇獨樹一格
問:陳昇曾以〈黑輪伯仔〉、〈應該是柴油的〉2首歌入圍最佳作詞人獎,他曾在〈牡丹亭外〉寫道「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我們怎麼「無情」地看這次入圍的〈雨晴〉?
答:〈雨晴〉像〈純情青春夢〉,有種淡淡的、感情的哀愁,在失落中去咀嚼那種情傷的痛苦,酸楚之中帶有一點甜蜜。歌中用了很多長句子,通常抒情歌因為節奏慢,需要的字詞就會少,節奏快才需要很多字,像是饒舌。〈雨晴〉在絮絮叨叨中有一種纏綿的味道,很有陳昇的風格。
〈雨晴〉的特色是藉著外婆來表現他從小到青春,對感情從迷惘未知到為情所困,薄情、冤家、雨不收沙等都是老台語歌常出現的詞,王寶釧、樊梨花也是民間戲曲中常出現的角色。
泛論生命觀有fu 宋冬野信手拈來
問:中國民謠歌手宋冬野去年以〈郭源潮〉拿下最佳作詞人獎,您覺得他今年入圍的〈知道〉如何?
答:〈知道〉在講宋冬野領悟到的一種生命的價值觀,有新詩的味道,但像「不在乎螞蟻也不在乎國家」、「不在乎佛祖也不在乎手槍」這類寫法,似乎缺乏一種緊密的關聯性,只是泛泛的指涉,微小跟巨大的對比有很多,螞蟻可以換成蟑螂,國家可以換成大象,素材無所不在,重點是如何讓本來不相干的,經過巧思讓他們發生關係,讓聽者覺得最震撼、最有感覺。
又如什麼是「僕人和藉口伴我生長」?聽者當然可以幫他解讀,僕人可能表示家裡很有錢,父母總是用忙碌當藉口缺席,是這樣嗎?歌中角色就因此較難以捉摸、游移不定,沒有辦法產生一個想像的聚焦,歌曲中比較清楚的只有「給答案的慌張和問題的荒唐添一筆濃妝,嫁禍給詩人的語法」這句。
纖維輕卻惹過敏 小寒嚴謹細膩
問:新加坡女詞人小寒曾以〈長鏡頭〉、〈達爾文〉入圍,擅長細膩描寫女性情感,跟您典雅清麗的詩風比較接近,您怎麼看這次入圍的〈纖維〉?
答:我覺得在文字結構上,這一首是最為完整、也比較嚴謹的,它的脈絡清楚,然後是有秩序的、有情感邏輯的鋪陳,文字上也相較其他首細膩,比較有詩意的一首作品,講一種感情的傾訴,她用了一個很特別意象叫「纖維」,輕又細、不注意就看不到,用來象徵情感,彷彿你已經離去後,就好像輕如纖維,可是在我的生活裡面,在情感裡面,常常不經意的就會受到你的影響,可能就會過敏、打噴嚏。
「有沒有足夠回憶能編織成棉被,有如你臂彎在溫暖我的背」,就文字來講,這5首中我最喜歡的是〈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