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了逼迫小英承認所謂九二共識,近來不斷升高外交與軍事壓力,尤其軍機戰艦不斷繞行台灣周遭,顯然在採取衝突邊緣策略。然而,中國在懷柔方面也無所不用其極,對台灣年輕世代下的功夫尤其最深,例如以高額補貼獎助方式,積極招攬台灣年輕人前往就業、創業。在台灣年輕人普遍陷入低薪、無業窘境之際,或可發揮些許統戰效果。
近年台灣爆發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反服貿太陽花學運,阻擋馬英九向中國的經貿傾斜,反映所謂兩岸紅利遭到買辦集團壟斷,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是輸家的事實。尤其,在低價中國貨的傾銷下,年輕人更面臨工作上的困境。而服貿協議的簽訂形同為中國貨大舉入侵台灣鋪設紅毯,因而燃起了年輕人的怒火。年輕人對中國的強烈反感,讓中南海徹底檢討對台政策的全面挫敗,因而提出「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及青年)策略,全力爭取台灣的弱勢與年輕人,取代過去只走藍營權貴的路線。
「三中一青」政策凸顯中國對台策略的高度靈活性。但是,自小英執政以來,儘管釋出善意,承諾「維持現狀」及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中國卻得寸進尺,步步進逼,打壓動作層層升高,意圖加劇台灣的經濟困境,造成台灣民眾的反彈,因此「三中一青」執行成效不佳。最近,中國又將「三中一青」微調為「一代一線」(年輕一代、基層一線),聲稱「政策更接地氣,更貼近台灣底層民眾的生活」。針對年輕人,國台辦近日發布四十一項「二○一七年兩岸交流項目」,其中三十三項與年輕人有關;而國台辦掛牌的台青優惠創業據點比去年增加一倍;今年五月推出一系列便利台灣人在中國就業的政策,明指適用對象為「即將從台灣或大陸大學畢業,已畢業正待業中,年齡四十歲以下的台灣青年」;多個省市舉辦就業博覽會,除機票自付,全額補助台灣年輕人前往參訪觀摩。而國台辦則連續兩年啟動「千人實習計畫」,對台生釋出數千個工作機會。凡此種種,對台灣年輕人以就業作為誘餌的統戰,鋪天蓋地而來。
其實,中國拉攏台灣年輕人與基層之所以能夠發揮強大吸引力,關鍵在於以往「台灣經濟較中國強」的印象,這些年已經翻轉為「中國經濟比台灣強」,甚至中國是台灣經濟困境的解藥。在這種刻板印象之下,台灣年輕人自然而然前往中國尋求出路,中國若再加以政策誘引,更可以達到最大效果。然而,中國經濟事實上並沒有比台灣強。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是就十三億人口的規模而論,台灣人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整體GDP當然不能相提並論。若是以人均GDP作比較,依據二○一六年CIA的統計資料,中國人均GDP八一一三美元,台灣二二四五三美元,台灣約是中國的二.七倍;換成購買力平價(PPP)的比較,台灣高達四七八○○美元、中國一四六○○美元,更高達三.二倍。中國人怎麼會比台灣人有錢?當然,中國是專制政權,國家可以整體運用全民財富,發揮其政策目的;而台灣人的財富是個人所有,國家沒有強制運用的權力。因此,台灣只會感受中國的財大氣粗與特定階層的揮霍,卻看不到底層群眾的辛苦打拚,自然以為中國經濟是明燈與解藥。
台灣比中國差的印象,更因為台灣經濟近年陷入停滯,中國卻歷經飛躍成長而強化,但真相是台灣早已領先了一大段,現在放慢了前進的腳步,而中國卻像個青壯年,活力充沛,成長空間還很大。若要比較,台灣還在中國前面,經濟底子依然厚實,並沒有落後。因此,若要降低中國對年輕人的統戰誘惑,關鍵還是在於執政者能夠提振經濟,帶領台灣走出泥淖,則無論中國如何對我青年與基層統戰,終歸是徒勞無功,產生不了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