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回應《誰來搶救女作家?》

◎ 張家銘

劉女士投書提到「接受治療、服用抗憂鬱症的藥物,副作用可能就是想自殺」,還有「七人吃抗憂鬱藥,有一人會減緩憂鬱症,但是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會有想自殺的副作用」,並不正確。

自殺與抗憂鬱藥物的關聯性,十多年前學界就有討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甚至在二○○四年於所有抗憂鬱劑仿單加註警語。但這些年累積更多大規模研究顯示,這樣的警語可能反而降低了抗憂鬱劑的使用,甚至造成自殺率上升。

自殺意念是憂鬱症症狀之一,並非每個憂鬱症患者都想自殺。醫師會針對不同憂鬱症狀與促發環境因素,考慮各種抗憂鬱藥物與心理治療。嚴重憂鬱症患者使用抗鬱劑可有效降低症狀,不過常要到第一、二週才有改善,在足夠改善前,可能有些個案自殺風險仍存在,但絕對不是「抗憂鬱劑副作用就是想自殺」。有經驗的精神科醫師,會與患者解釋討論藥物可能的作用與副作用,也會與個案家人討論情緒壓力的因應方法。

自殺牽涉到各種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因素,不完全是憂鬱症。筆者過去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研究發現,自殺死亡者生前一年內就醫中,曾看過精神科醫師者僅佔四分之一,曾被開立抗憂鬱劑者也僅約四分之一,顯示仍有大多數自殺死亡者生前未曾看過精神科,也未被診治憂鬱症。

憂鬱症治療當然不能完全降低自殺的發生,但抗拒排斥憂鬱症的治療,反而可能增加許多可防治的自殺。

(作者為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暨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