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預防上癮VS.防制毒品

■ 張正學

此次藝人抽大麻的事件曝光,媒體大肆的抨擊與諷刺這些使用毒品的藝人,卻沒有停下來仔細的思索過是否過度的妖魔化了藥物的使用者,反而讓更多施用毒品者躲在灰暗的社會裡。

在台灣,反毒的政策是藉著污名化的過程激起社會大眾對使用違禁藥物者的反感,執勤的員警可以在路邊任意的臨檢看似吸毒的嫌犯加以逮捕,可以藉著一支使用過的針具,肆意的將人帶回警局驗尿,而時下常被使用的娛樂性藥物MDMA以及混合藥物普遍盛行,只見政府不斷的強調藥物如何的傷害腦神經,濫用後的非正常圖像來恐嚇藥物使用者,卻沒有真正的去面對使用者在使用藥物背後複雜的心理需求,也打入不了藥物使用者的族群,結果使得藥物文化蒙上更灰暗、不為人知的色彩,反而讓藥物交易及濫用或錯誤使用的危險性達到難以控制的地步。

歐洲各國近年來的毒品政策也開始朝荷蘭的方式在改變,以「預防上癮」來取代「防制毒品」,而台灣的政策,不管是販毒或者是吸毒者,採取通通抓進去監獄關起來的策略,以實務的經驗看起來,不管是勒戒或戒治的治療,在監獄是以戒護為主的管理宗旨下,許多人並沒有受到良善的醫療照護與治療,只是認識更多的藥頭或是進階的成為使用高上癮藥物的社群而已。

藥物使用在台灣社會已經不單單是某個階層的特殊文化而已,且對於不同藥物的影響與正負向作用,應該要透明的公開討論,不需要老是採取指責與嗤之以鼻的態度,而是要真正解決問題。(作者為台灣預防醫學學會希望工作坊社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