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談》一首情歌給台灣

台灣有哪個古典樂團敢公開宣稱:「我們只演奏兩種作品,一是台灣作曲家的創作,一是台灣素材的創作。」有哪個古典樂團敢公開宣稱:「我們不要政府補助,我們只請求大眾支持。」因為他們相信,如果台灣音樂家不能開創自己的生態體系,事事仰靠政府,「未來的年輕音樂世代,畢業之後就是失業」!

新春新氣象,一隻「灣聲樂團」從本月中開始,矢志要用音樂寫情書給台灣人聽。

每回柏林愛樂訪台,名流雲集,上萬民眾守候廣場聆樂,確為樂壇盛事。提起貝多芬、莫札特、華格納與馬勒,多數人都能如數家珍,相對之下,台灣作曲家從江文也、馬水龍、蕭泰然到李泰祥,國家樂團的輕忽,其實是冷漠到「不成比例」。

台灣人很難聽見自己作曲家的樂音,關鍵不在作品,而在心態。有些樂團不忘在安可曲上來一首台灣作曲家的作品,多數只是應景,只是討觀眾開心的一道甜食,草草排練就上陣了,誰會慎重其事,反覆排練?誰像演奏古典大師名曲一般盡心盡力?

台灣樂壇奉德奧古典為宗師,打開全國音樂比賽的指定曲目,重洋輕台並不讓人意外。然而文化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獨立呼吸。歐洲因此另有國民樂派崛興;美國從蓋希文到柏恩斯坦走出自己的;日本人早在卅年前就確立了以演奏日本作品作為全國音樂競賽的主軸。

音樂動人,就會普及,「灣聲樂團」團長李哲藝強調:「江文也、馬水龍和蕭泰然的名曲,以前只有大樂團才能演出,我們重新改編後,只要小型室內樂也能讓大家聽個過癮,而且各級學校都能演出,台灣自己的音樂才能花繁枝茂。」多幾位這種癡人,台灣的文化風景肯定不同,自己的音樂自己愛,台灣人加油!(藍祖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