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廣場》先從土地正名做起

談回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

◎ 陳嘉霖

蔡英文總統以國家元首身分向台灣原住民族道歉,實現了競選時原住民族政見中的第一項。在道歉演說中蔡英文總統也承諾,今年十一月一日開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這項承諾也稍微呼應了她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政見:「回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權」。

蔡英文總統以國家元首身分向台灣原住民族道歉,並承諾,今年11月1日開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記者黃耀徵攝)

筆者認為,回復原住民傳統領域相關權利,光是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是不夠的;不過許多原住民朋友訴求要將所有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土地歸還給原住民,筆者認為這恐怕會是一個非常艱鉅的目標,且會衍生非常多的爭議。因此,筆者建議可從回復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命名著手,透過土地正名,先將傳統領域所承載的文化意涵還給原住民族,再來談實質的土地歸還。

四百年來台灣原住民族被掠奪的不只是生活空間與自然資源,還包含依附在土地上的情感、文化、歷史或精神,祖靈地變成林班地,神聖空間成為觀光區或海水域場。傳統領域是原住民族文化與情感依附的主體,將傳統領域「還給」原住民族,不僅只是交還看得到的土地,更包含看不到的精神與文化。因此回復傳統領域權,不能忽略原住民族對傳統領域空間秩序的詮釋權,也就是命名權。

傳統上,台灣原住民族透過土地命名構成空間秩序,使空間與社會產生連結,傳統領域承載著原住民族的文化與信仰,是祖靈的居所,還有千百年來的歷史,而這些都表現在土地命名之中。傳統地名包含了神靈信仰、傳說、山林智慧等,例如三地門鄉的「達瓦蘭」,意為「人被造之地」,是排灣族人傳說中的創始之地。丟失了傳統地名,等於切斷了原住民族情感依附與認同的基礎。

經過幾百年來各殖民政府的統治,台灣原住民文化幾已被連根拔起,被奪走了生活空間,更失去了文化與歷史,傳統領域地名早已消失。而今,在轉型正義的框架下回復傳統領域權,不能只侷限在財產、資源層面的觀點,更必須回復傳統領域命名系統,如此才能真正地將傳統領域權還給原住民族。

(作者為台聯文宣部副主任,博士論文專研原住民族空間概念)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