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艾齊
很遺憾,在蛇年剛開工之際,便傳來大S在日本過世的消息。各界對事發經過仍有諸多揣測,但真相尚未獲得家屬證實。然而,這起意外讓我們不禁反思,出國旅遊時應更加注意健康與安全,特別是以下幾點:
1.出國前,切勿忽視身體不適
曾任空服員六年的我,深刻體會機艙的密閉環境及飛機升降的氣壓變化,對感冒患者可能帶來嚴重影響。曾因輕微鼻塞登機,導致飛機下降時耳膜劇痛,甚至短暫失聰。同事中也有人因此導致耳膜破裂,需手術修補。因此,出國前務必確認身體健康,以免旅途中發生憾事。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務必攜帶足夠藥品,並事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長途飛行。
2.了解當地的醫療資源與就醫方式
旅遊前應先查詢目的地的衛生與醫療體系,確認是否有流行性傳染病,必要時可施打疫苗、配戴口罩或補充營養,以提高免疫力。此外,應事先查找當地設有急診的大型醫院,了解是否接受國際旅客,以及支付方式。
部分國家,如美國與加拿大,醫療費用昂貴且需預約就診,而部分歐洲國家則可能要求提供旅遊保險才能獲得醫療服務。因此,建議確認醫療費用是否可由保險支付,或是否需自行墊付後申請理賠,避免突發狀況時手足無措。
3.盤點當地人脈
若在國外發生緊急狀況,當地親友的協助可能至關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院長黃致錕,因代訓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醫師,當其子女在國外生病時,便能迅速聯絡學生協助就醫,確保孩子獲得妥善照顧。
4.記住台灣駐外辦事處聯繫方式
台灣駐外辦事處除了辦理簽證業務,也負責照顧國人安全與健康。若在國外生病且孤立無援,可聯絡辦事處尋求幫助。除了代表處的聯繫方式,也可隨身攜帶台灣外交部提供的「急難救助專線」,或下載相關App(如「旅外救助指南」)。
5.攜帶常備藥品
出國時,務必攜帶適合自身體質的常備藥品,如胃藥、止痛藥、感冒藥等。國外就醫不便,若能及時服用適當藥物,可緩解症狀,避免行程受影響。
6.購買旅行平安險與海外醫療險
國外醫療費用高昂,購買旅遊保險時,務必加保「海外突發疾病險」,以確保必要時能獲得充分醫療資源。此外,若需就醫,應遵從當地醫師指示,避免因自行決定而延誤就醫時機。
7.熟悉當地語言與緊急求助方式
若前往語言不通的國家,應事先學習基本求助用語,或準備好翻譯工具。例如,將當地語言的「醫院」、「醫生」、「過敏」、「緊急聯絡人」等關鍵詞存在手機備忘錄中,以備不時之需。此外,也可下載即時翻譯App,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順利與當地醫療人員溝通。
8.注意水土不服與飲食安全
不同地區的食物、水質及氣候可能會影響身體狀況,部分人可能因飲食不適,導致腸胃不適或過敏。在旅遊時,建議多飲用瓶裝水,避免生食或街邊不潔食物,並隨身攜帶腸胃藥與過敏藥,以防突發狀況影響行程。
9.規劃緊急應變計畫
除了準備相關藥品與醫療資源,也應制定緊急應變計畫,如若生病或受傷時應聯絡何人、尋求何種醫療協助、該如何改變行程等。若與親友同行,建議共同討論應變措施,確保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出國旅遊不僅是享受,更是一場對健康與安全的考驗。希望大家在行前做好功課,確保自身健康無虞,讓每一次旅行都能平安、順利、愉快!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請勿一稿多投,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
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