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茗
這幾個星期,跨國公司的總裁們在中國紛紛閃亮登場,表達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馬斯克訪問中國,照片影片在社交媒體上熱傳,中國人也毫不吝嗇對馬斯克的讚揚。馬斯克表示:美中利益交融,如同「連體嬰」般彼此密不可分,特斯拉公司反對「脫鉤斷鏈」,願意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同一天,摩根大通 CEO戴蒙(Jamie Dimon)在他們公司於上海開的一個投資人峰會上也說不應該脫鉤,JP Morgan會始終和中國相伴,不管是好的時侯還是壞的時侯。這個峰會第一個演講的題目就是「我們回來了」。
不僅是特斯拉和摩根大通,星巴克、通用汽車、蘋果的首席執行官以及一大批資深投資者都在中國出現。
他們是真的看好中國嗎?對於馬斯克和戴蒙來說,我認為他們沒有說謊,他們確實受到了中共的優厚待遇,他們也確實在中國賺到了錢。當中共政府請他們來說一說自己真實情況的時候,他們就說了自己的真實情況。但問題是,這種待遇不是每個外國公司都會得到的,中共給他們這樣的待遇是有原因的。
拿馬斯克的特斯拉來說。特斯拉帶動了整個中國電動車的生態圈,因為特斯拉是開源技術,中國公司拿到它的技術後,整個中國的電動車行業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發展起來。中國的電動車公司,比如小鵬、蔚來等等都是拿特斯拉的技術。自從特斯拉在中國建廠,中國電動車銷售的總量已經增加了4倍。
另外,特斯拉也帶起了電動車的上下游產業,特斯拉中國現在的零件有95%都是中國生產的。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許多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喜歡從特斯拉供應商那裡採購零組件,因為使用符合特斯拉品質和生產標準的製造商靠得住,他們是特斯拉的供應商,身上就自帶光環。所以,相當於特斯拉不僅生產整台車,它把上游產業的生產標準也建立起來了。根據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最近的年度報告,該公司12%的收入依靠特斯拉。
而特斯拉也需要中國的市場,因為它在中國的銷量佔全球銷量的52%,特斯拉是馬斯克的賺錢機器,他是用中國賺的錢來實現他真正的夢想,例如把地球人送上火星。這次他到中國一趟,特斯拉的股票又大漲,他又重新成為世界首富。因此,我認為他只要能在中國賺錢一天,就不會退出中國。
但是,馬斯克在中國的成功可以被其他外國製造商複製嗎?幾乎不可能。因為大部分的製造商都不會把自己的技術開源,而中國,在有其他可能性的情況下,也絕不會允許它的工業生態圈、產業鏈被某家外國公司主導。
即便是特斯拉,現在在中國也面臨重大危機。根據中國客運汽車協會的數據,一方面特斯拉的銷售量在上升,另一方面,它的市場佔有率卻從2020年的15%急劇下降到2022年的10%,兩年失去了1/3的市場占比。馬斯克自己都說,中國是他的公司遭遇最激烈競爭的地方。
馬斯克和中國彼此需要。而這次在中國有突出表現的另一個大公司–摩根大通,也一直和中國保持密切關係,不過它的成功故事和特斯拉有所不同。
《華爾街日報》2016年報導稱,這家美國銀行同意支付2.64億美元的罰金,並承認通過僱傭所謂的太子黨,違反了《反海外腐敗法》—該法律禁止美國公司向外國政府官員行賄以取得業務。
根據和解文件,摩根大通從中國國有企業聘用了約100名政府官員推薦的人,這種運作意味著除了贏得訂單之外,摩根大通還將通過這些太子黨的關係,獲得監管部門的青睞和內部訊息,這對於以權力和關係運作的中國金融體系至關重要,這也是像摩根大通這樣的銀行在中國不可避免的操作方式。2021年,摩根大通獲得北京監管部門的批准,成為中國第一家外商獨家擁有經營證券業務的公司。
許多人認為這是貿易戰後,中國於2020年4月取消了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限制的結果。然而,獲得這種地位的外國公司迄今仍然很少,也就是說,不是每家金融公司都能在中國獲得這種機會。但是,特斯拉和摩根大通能在中國成功,不意味著其他外國公司也能在中國做得風生水起。因為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宏觀經濟情況不容樂觀,實際上,中國經濟正在萎縮,因為中國面臨幾個幾乎不可逆轉的困境。
最大的困境就是人口在急速下降。2022年是自60年前大躍進造成的饑荒以來,中國人口的首次下降。2022年,中國約有956萬嬰兒出生。自1988年以來,中國出生率持續急劇下降。目前2023年的出生率比2022年下降了2.36%。中國媒體報導,根據著名人口學家易福賢的研究,到2050年中國人口將不足10.2億,2100年會降到 3.1 億。
中國人口迅速減少,意味著無論政府出台什麽政策拉動房地產,房地產市場都不會真正復甦。而中國又沒有其他支柱產業可以取代房地產,沒有房地產,中國將無法維持預期的GDP增長,進而損害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除了人口萎縮問題,還有老齡化問題,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將使中國缺乏維持其世界工廠地位的勞動力。人口減少也將導致消費下降,中國想用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願景將無法實現,而同時,地方政府的債務卻已堆積到違約點。
最重要的是,習的政策是不可預測的。儘管中國現在承諾開放並歡迎外國企業,但很少有人相信這一點不會改變。整個經濟在萎縮,蛋糕不夠大,不能讓人人都吃飽,那麽,中共首先要確保的,就是國有企業的利潤不能降低。
據《彭博社》報導,今年1月至5月,在中國取消承保限制後,外國企業的利潤下降了16.1%。事實上,在外資企業、中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中,只有國有企業在後疫情限控時代實現了利潤增長。然而,中國宏觀經濟的低迷似乎並沒有導致外國企業完全離開中國,儘管他們可能會暫停建設新工廠和進行新的投資。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如果他們還能從中國市場獲利,他們就不會離開。
《彭博社》報導稱,蘋果計劃在中國翻新舊店和開設新店。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將其公司與中國的關係描述為「共生關係」,蘋果在中國的銷售額佔其全球銷售額的30%,與此同時,蘋果也在逐漸將其代工廠移出中國。西方不和中國完全脫鉤還有一個原因是羊群效應,也就是說,如果西方不集體撤離中國,比如美國撤資而歐洲不撤資,或者,如果一些美國公司離開中國而其他公司不離開,那麽離開的公司將立即造成市場份額損失和收入下降的結果,他們的位置很可能會被競爭對手取代,大多數CEO無法在這樣的資產負債表中生存。
中共有一個信念:只要有歐洲或歐洲的一部分站在他們一邊,美國就很難完全和中國脫鉤。
G7的《廣島公報》證實了這一評估,G7公報宣佈西方尋求去風險,而不是和中國脫鉤,拜登總統和葉倫財長此前也傳達過同樣的訊息。習近平很清楚西方的這一困境,並正在充分利用它。他對外國投資者的態度與他的前任相比有明顯變化,尤其與鄧小平時代幾乎背道而馳。
當年,中共政府是真心歡迎外資的,就好像說只要你來了,我就給你優惠待遇,至於說偷竊知識產權,那是另一件事,但就政策來說是優惠的。但是,現在習近平的態度是,我不認為你有能力完全離開中國, 如果你想留下來,你就得聽我的。在他看來,中國的私營部門和外國企業必須對黨不構成危險,相反的,他們需要幫助實現黨的目標。
最近幾個月,作為國家安全相關調查的一部分,中國當局突擊搜查了一些外國諮詢和調查公司。甚至帶走了公司員工進行問話。今年3 月,億萬富翁投資者馬克·莫比烏斯(Mark Mobius)告訴FOX Business,由於中國的資本管制,他無法將資金帶出中國,並警告投資者在政府嚴密控制下,投資中國時要「非常、非常小心」。眾所周知,中國不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美元,也不允許美元隨意出境,此類交易受國家法規和配額的限制。現在不僅是外資,中國人將資產轉移出國也越來越困難。幾年前出國兌換美元的限制是每個人一年最多能兌換5萬美金,現在據中國的友人反應,每人一年兌換5萬美金已經非常困難,會面臨各種審查和限制。
既然外國投資者將資本和利潤轉移出中國絕非易事,那麽如果有一天習近平決定武力奪取臺灣,或者與西方完全斷絕關係,外國資本還能離開中國嗎?他們的人員和財產會不會被中共扣押作為人質呢?答案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對於那些依然不想離開中國的外國公司,股東應該要求他們的首席執行官準備一份中國應急計劃,以最好的方式保護他們的資產。對於美國政府來說,如何既保持不脫鉤又去風險是一項複雜的任務,我不確定這是否可行。 但是,如果做得好,去風險化會提供一個機會,那就是-通過在自由世界建立可信賴的金融和技術網絡,把中共隔離在這個網絡之外,但同時沒有完全離開中國市場。這一舉措將導致全球技術和經濟結構的重組,這是解決中共問題的長期方案。還有,就是美國國內的投資環境需要大幅度改善,給企業減稅,讓經營成本降低,這是美國製造業回流的根本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