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伊朗與西亞世界》庫德族命運番外篇:幸運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庫德族要求自主與獨立,是19世紀末以來鄂圖曼帝國的政治現象之一。是時英國與俄國為西亞的競爭對手,英國認同庫德族的運動,藉以防止庫德族與俄國接觸。同一時期,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向外尋求協助,希望實現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願望。但兩者的命運卻是最極端的兩個例子。

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第一次大戰期間,英國的決策創造了西亞新局勢。1916年,英法的《賽克斯—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瓜分了兩河流域與東地中海地區,隔年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讓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移民到巴勒斯坦(Palestine)。固然在當下沒人知道往後局勢會如何發展,但戰後英國除了是戰勝國,更是西亞的唯一強權,也就藉由上述兩項決定,自此左右了西亞的命運。其中庫德族(Kurds)與猶太人(Jews)的命運,是最極端的兩個例子。

庫德族要求自主與獨立,是19世紀末以來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政治現象之一。是時英國與俄國為西亞的競爭對手,英國認同庫德族的運動,藉以防止庫德族與俄國接觸。同一時期,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向外尋求協助,希望實現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願望。鄂圖曼的東側(庫德)與西南側(猶太),在20世紀出現開始出現新的變數。上述一戰時期的決定,在戰後鄂圖曼瓦解之際,更是徹底改變庫德與猶太兩族群的命運。結果,兩者走上光譜的兩端:庫德族被迫散居西亞四國,而猶太人則是順利建國。

鄂圖曼帝國時期的庫德族人。(圖:網路)

一戰結束之後,庫德族有了自己的方向與目標,看似也將因為戰後的巴黎和會(Paris Peace Conference)而成功,那時搭著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正在推動的「民族自決」(self-determination)順風車,怎麼看庫德族的發展應該都沒有問題。可是,這地區本來就不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英法的瓜分才是重點戲碼,另外還有安納托利亞(Anatolia)的凱末爾(Mustafa Kemal)勢力。鄂圖曼的伊斯坦堡(Istanbul)政府雖然欲捍衛帝國的完整,卻早已時不我予,而凱末爾的軍力強盛,讓英法在西亞的瓜分窒礙難行。儘管凱末爾最後無法拿回鄂圖曼的大半疆土,但至少依著1923年的《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在安納托利亞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在土耳其南方的英法控制區,也就是伊拉克(Iraq)與敘利亞(Syria),先後與土耳其談妥了邊界。庫德族竟然在這些大國勢力競爭之下,被切割在不同國家內,完全失去了實現願望的機會。

反觀猶太復國主義者,在1917年取得英國政府的協助,開始得以定期、定量移入巴勒斯坦。單就這一部分,就已經比庫德族來得幸運許多。而猶太復國主義者與猶太移民擠壓了原本居住於此的阿拉伯人生存權益,導致阿拉伯人的反抗。其實阿拉伯地區本來就有許多猶太人,並非古代以色列滅亡之後就此離散,不少猶太人早已阿拉伯化。歐洲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建國心願,並不見得是阿拉伯猶太人所想要的。儘管英國在30年代時已無法解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的衝突,但英國不但沒有強制停止猶太人移入,也沒有提高阿拉伯人的權益。二戰之後聯合國(United Nations)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竟是將一半以上的區域劃給猶太人居住,剩下的才給阿拉伯人。猶太復國主義者總認為他們情況危急,甚至被欺壓,實則不然,整體情況還是對他們有利。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Israel)建國。

二戰之後聯合國對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竟是將一半以上的區域劃給猶太人居住,剩下的才給阿拉伯人。(圖:網路)

庫德族被迫分散居於伊朗(Iran)、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境內,沒有如猶太人一般有聯合國的支持,讓他們得以在特定區域自治或獨立。而庫德族分處的四個國家又各自有其生存問題,例如伊拉克與敘利亞都在英法的壓力之下,發起「泛阿拉伯主義」(Pan-Arabism)的抵抗,其中也帶有反猶太復國主義的意涵。土耳其也是屬於新興國家,「凱末爾主義」(Kemalism)是當時支撐國家生存下去的精神標竿。伊朗亦然,1926年改朝換代,巴勒維(Pahlavi)政府的伊朗民族主義方興未艾。在「泛阿拉伯主義」、「凱末爾主義」、伊朗民族主義的籠罩之下,庫德族的民族運動不僅不是各國的首要工作,還是破壞各國整合的亂源。

以色列卻沒有這樣的情況,他們擁有聯合國的授權,等於拿了一張免死金牌。鄰近阿拉伯國家捍衛阿拉伯的「自保行動」,都成了「恐怖行動」。多數對於猶太復國歷史的論述,皆強調猶太人悲慘的過去,卻又堅定自身的傳統,最悽慘的就是遭到德國希特勒(Adolf Hitler)的屠殺,但仍是堅毅不拔地走上復國之路,因而最終實現願望。但是,庫德族難道沒有比猶太復國主義者來得堅定嗎?難道所有猶太復國主義者都團結一致嗎?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客觀情勢對誰有利。現在的以色列屬於勝利的一方,背後還有美國支持,歷史自然由他們來解釋。而庫德族並沒有這樣的福利,過去沒有強權支持,在眼前這個時代也不會有。國際上的關注,只是如今日在臉書(Facebook)上組織活動,萬人按讚但卻只有一人到場,或如IG的即時動態只有短短一天時效。

庫德族過去沒有強權支持,在眼前這個時代也不會有。國際上的關注,只是如今日在臉書上組織活動,萬人按讚但卻只有一人到場。(AP)

不過,從阿拉伯人、庫德族、猶太復國主義者要建立「國家」這件事來看,仍有許多問題存在。畢竟現代的建國概念,是以歐洲的「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為標準。而現代的阿拉伯人、庫德族、猶太復國主義者,都如學者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所說的是「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他們刻意要強調所有概念與行動都是本來就有的、本來就該做的,也如學者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所說的「創造傳統」(Invention of Tradition)。

既然一切都出自於「想像」與「創造」的,那也就沒有人真正擁有合法性與正當性。阿拉伯人因人數眾多,所以無論背後有沒有人支持,還算可以自行發展。分散四國的庫德族人,沒有外力協助,反觀猶太人獲得國際間實質的支持,至今的命運都比庫德族來得平順許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