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瞭望之窗》防範中國「銳實力」已成為國際主流

台灣處在中國「銳實力」威脅的最前線,美國、澳洲及歐洲也不能迴避,大家處境相同,在這點上「我們都是台灣人」。台灣對抗中國統一戰線多年,仍然可以維持民主發展與自由社會,不像香港早已臣服,新加坡也開始警戒,台灣的確可以提供受到中國「銳實力」進犯國家許多心得與經驗。

托克維爾

12月1日,美國政府司法部門透過加拿大政府,逮捕中國最大通訊公司「華為」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讓同一時間美、中領導人川普與習近平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G20會議上,達成貿易戰暫時90天休兵的共識,蒙上更深一層的美中戰略角力陰影。

透過貿易戰來抑止「2025中國製造」計劃,藉以防範中國挑戰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導地位,本即川普團隊對北京展開全面性制衡的主要戰略思考。而現階段一股逐漸強化對於中國「銳實力」(Sharp power)崛起的防範,也成為愈來愈多國家的政策主流。

就在這次「川習會」前夕的11月29日,美國史丹佛大學著名的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e),出版一份長達213頁的報告,題目是〈中國影響力及美國利益:倡導建設性警惕〉(Chinese Influence & American Interests: Promoting Constructive Vigilance)。這份報告的主要撰寫人為胡佛研究所戴蒙教授(Larry Diamond)與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並集結32位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共同參與研究。

華為事件讓川普與習近平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G20會議上,達成貿易戰暫時90天休兵的共識,蒙上更深一層的美中戰略角力陰影。

共同背書的著名美國「中國通」們包括:美國前駐中國大使羅德(Winston Lord)、歐巴馬政府白宮國安會議前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等。

除了少數兩位學者易明(Elizabeth Economy)與謝淑麗(Susan Shirk)認為不應誇大中國對美國的影響和干涉之外,這份報告的多數意見認為,中國滲透並操弄美國政、商、學界之深,已經「涉及美國一整代中國問題專家的幻滅」。這些「中國通」曾經對中國懷有期待,相信中國市場開放之後,美國應該能夠將北京帶入國際建制規範,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但顯然事與願違。

就連發明「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一詞的小布希政府時代副國務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都坦承,中國不遵守自由貿易規範,且在南海抵抗航行自由的國際秩序,更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美中關係早已回不去了。不久前來台灣演講的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關係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預言,中國快速崛起對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與美國軍事霸權構成了嚴重威脅,「無論經濟、AI科技、貿易和製造等,中國無疑已經是世界第一。」中國作為新強權,對美國這個舊強權建構的國際結構造成壓力,兩強相爭,終須一戰。艾利森指出,這就是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

過去,「中國通」們曾經對中國懷有期待,相信中國市場開放之後,美國應該能夠將北京帶入國際建制規範,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但顯然事與願違。圖右為美國前駐中國大使羅德。(圖:截自youtube)

前述胡佛研究所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投入龐大資金,滲透美國教育機構、政治和華人社團,利用美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挑戰或甚至損害美國的核心自由、規範和法律,破壞民主價值,包括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言論自由權,影響美國大學、媒體和智庫等民主程序。包括在美國增加官方媒體英文節目、併購曾為華裔服務的獨立中文報紙和數位出版物、試圖透過贊助美國智庫來主導研究與討論的議程、向美國校園的中國留學生施加影響等,目標就是藉此阻斷美國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報告警告,北京這種多元化的滲透與影響,從廣度與深度來看,遠遠超過俄羅斯對美國選舉的干涉和影響。

這份報告的出爐,與其說是對中國崛起的美國反思,不如說是對美國政府與國際社會的嚴正警示,而這也解釋為何川普政府決定揚棄行之有年的美國對中國「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決定採取更有效遏制中國「銳實力」崛起的戰略。美國並非唯一提出此類反思的國家。「銳實力」一詞是2017年年底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首先使用,意指中國運用收買與攏絡等手段,全方位滲透特定國家與社會,將中國意志加諸於它國,影響並操縱媒體與民意走向,同時美化中國的崛起。

2017年11月,澳洲學者漢彌爾頓(Clive Hamilton)的著作《無聲的侵略:中國如何將澳洲變成其傀儡國家》(Silent Invasion:How China is Turning Australia into a Puppet State),在中國壓力下,歷經延遲仍然出版。這本著作詳細研究中國如何在澳洲建立綿密的人際網絡,滲透大學和社團、收購媒體來影響輿論,甚至贊助國會議員來為中國代言。澳洲工黨議員鄧森(Sam Dastyari)就是因捲入收受中國商人利益,美化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因而辭去參議員一職。

「銳實力」意指中國運用收買與攏絡等手段,全方位滲透特定國家與社會,將中國意志加諸於它國,影響並操縱媒體與民意走向,同時美化中國的崛起。(圖:網路)

中國的「銳實力」輸出,也在中、東歐快速蔓延。中國連續6年在中東歐舉辦與16個歐洲國家的峰會,被稱為「十六加一」會議,其中有11國是歐盟成員。此舉引發歐盟大國如德國不滿,警告北京不要分化歐盟。最近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研討會上,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教授布朗(Kerry Brown)直言,台灣處在中國「銳實力」威脅的最前線,美國、澳洲及歐洲也不能迴避,大家處境相同,在這點上「我們都是台灣人」,呼籲歐盟應協調對台灣的看法。台灣對抗中國統一戰線多年,仍然可以維持民主發展與自由社會,不像香港早已臣服,新加坡也開始警戒,台灣的確可以提供受到中國「銳實力」進犯國家許多心得與經驗。

美國、澳洲、歐盟都已覺醒。澳洲政府今年通過立法管制外國勢力干預內政;川普政府召回拉丁美洲外館大使,訓令提防中國勢力擴張;紐西蘭外長也說要密切注意中國在南太平洋舉動,增派駐該區外交官。美、澳、紐、英、日等國都禁止華為的商業運作,全世界都提高對中國崛起的警戒,面臨中國直接而明顯滲透的台灣,還能不站穩腳步,做自由世界的堡壘嗎?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