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DECO
許多人一定對漫畫改編而來的日劇《深夜食堂》不陌生,劇中餐廳老闆選在深夜到清晨之間的時間營業,餵飽那些不管什麼原因,那個時間還在外頭的夜歸人。顧客和老闆或是鄰座客人之間交談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百態,交錯成篇篇故事。紐約雖然號稱是一座不夜城,但其實也只是店家餐廳營業時間比美國其他城市晚一點。一般餐廳酒吧關門時間大約是晚上十點到十二點之間,通常是週末星期五六兩天,夜店和酒館才會營業到清晨兩三點。當然也有一些24小時的美式餐廳(Diner),和在夜生活熱絡地方的小餐館在週末會延長營業時間到清晨。
只是,如果深夜來這些美式餐廳用餐,即使空間舒適,卻因為座位都是獨立相隔,總是感覺冷冷的。座位相鄰的客人也鮮少會有互動。服務生就是例行公式般的來點餐送餐,問需不需要續咖啡。至於食物,雖不至於難以下嚥,但就是那些蛋啊、香腸啊或是二十四小時都提供的制式早餐(鬆餅,吐司等),選擇不多。多年前在時報廣場附近曾經開過一間二十四小時的「吉野家」,當時是半夜吃宵夜的最佳去處,後來因為生意不如預期以及店租狂漲,和部分42街店面被迪士尼買下重新規劃而關門。之後在紐約要找有人氣合口味的深夜食堂是越來越難了。幸好在中國城的「利口福」至今屹立不搖,依舊是許多紐約客深夜覓食的首選。
曼哈頓港式燒臘餐廳不計其數,但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在勿街的大旺以及在包厘街(Bowery Street)和擺也街(Bayard Street)交叉口的「利口福」了。中國城的店家攤商平常過晚上六七點後都早早就關門,餐廳也多半到九點十點就打烊,入夜之後走在這裡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唯獨「利口福」的人氣是越夜越興旺。
第一次來「利口福」是還在學生時期去當時紐約最紅,在第六大道上由哥德式教堂改建的舞廳Limelight 。大概接近凌晨兩點,眾人逐漸顯露疲態的時候,卻也發現離晚餐時間已經過了六七小時,肚子開始小餓,一夥人便攔下計程車,直奔「利口福」。就像以前在台北去夜店結束,如果最後沒有再續攤到復興南路的清粥小菜做結尾,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夜晚。
「利口福」就是紐約的「清粥小菜」。
「利口福」黃底紅字的招牌,透明玻璃內被騰騰霧氣瀰漫住的霓虹燈,和掛在架子上油亮的燒鴨油雞,是包厘街晚上十一二點以後除了昏黃的路燈之外,還亮著的地物。除非是已經到快關門的凌晨四點以前,抵達「利口福」之後,幾乎總是要等上五到十分鐘才有座位。這裡的服務生跟傳統港式餐廳一樣,感覺上都是對客人頤指氣使的非常直接,用手指著不大明確的地方,說「坐這邊!」、「坐那裡!」。上茶上菜也不會先說個小心點,菜來了,就直接放在客人面前。好像告訴客人這種時候能有東西吃就應該要懷著感恩的心。
如果是一到兩個人去,和別人併桌是必然的結果。不過因為夜已深,也不會有人在意,反正之前在夜店或是酒館裡,人與人之間也是生熟不忌,開心就好。甚至是又有新機會跟同桌客人搭訕個兩句。儘管是深夜,「利口福」菜單上面數十種大點小菜還是都有供應,但通常這個時候來主要還是點簡單的粥粉麵飯。他們家的東西或許不是紐約最好吃,但都在水準以上,從五六元的叉燒飯,狀元及第粥,火鴨湯麵,到十五六元的廣式海鮮炒麵都能滿足人多人少的需求。湯麵滾粥更是解酒最佳良方。
幾天前晚上快十二點時一個人來「利口福」,按照慣例被安排到已經有三組互不認識的顧客的圓桌,右邊女生慢慢的吃粥,悠哉地滑她的手機。對面兩個年輕女生一起吃一盤叉燒飯,輕聲細語的討論私事。左邊一位也是在吃叉燒飯的男生相當健談,看到我拿著相機坐下便開始問我都在拍什麼類型的照片。當我點的火鴨湯麵來了之後,兩人話題便轉移到「利口福」的食物和這餐廳的歷史。
兩人邊聊邊吃沒多久服務生身手快速的連續撕下四張帳單分別放在這桌四組客人面前,原來他看我們都吃得差不多了,門口又剛進來一群五個人的老外,像是提醒我們別佔用位子太久。不過似乎也沒人覺得是服務生在下逐客令,要我們趕快拍拍屁股走人。三位女生先後付帳離開後,服務生馬上帶那五位客人來併桌,左邊這位仁兄,可能是太需要與人說話,又跟剛坐好的客人聊上。反而是我吃完湯麵,渾身飽暖,先付錢離開,至於剛剛聊到哪已經不重要了。
數十年來「利口福」一直是真人真事版的深夜食堂,也已經是紐約市的傳奇餐館之一。不過和日劇《深夜食堂》企圖塑造人與人之間看似陌生卻有溫情的感性不同,「利口福」是標準紐約客的俐落風格:
夜深了,肚子餓了,來餵飽我吧!No strings att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