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
世紀「川金會」後,朝鮮半島和平曙光浮現,川普言出必行,立即展現效率,經與韓國文在寅政府協商後,兩國國防部隨即宣布,暫停原定於8月舉行的「乙支自由衛士」(Ulchi Freedom Guardian,UFG)聯合軍演。這是給川普送給北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第一份大禮。
「川金會」後,美國國務卿龐培歐銜川普之命,前往首爾與日、韓外長溝通,再停留北京,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明美方的思考。龐培歐的一句話說得奥妙,他強調將在兩年到兩年半內,看見北朝鮮做出重大的裁減核武讓步。關鍵詞的「兩年到兩年半內」,代表就是川普連任選舉前,也讓外界嗅到川普將處理北朝鮮的重大外交成就,與他連任選情深深連結的企圖。這也意味,如果金正恩配合,川普的下一步可能就是要放鬆甚至解除聯合國對平壤的經濟制裁。
由於金正恩年初宣布中止核武發展與飛彈試射,要全力帶領北朝鮮人民「拼經濟」,這也讓國際市場聞到北朝鮮開放龐大商機的味道。如此風向也讓台灣部份產業開始呼籲政府除了「新南向」,也可思考「新北向」,來強化與北朝鮮的經貿關係。
用「新北向」來形容北朝鮮潛在市場當然過於誇張,無法與「新南向」18個國家更廣大的市場相比。但台灣與北韓雖然自韓戰後分屬民主與共產不同陣營,卻從未敵對,甚至民間關係友好。自90年代起,北朝鮮就殷切盼望台商前往投資,重點特別放在農業,包括當時民進黨立委都躍躍欲試,計劃引進台灣的溫室農業技術到平壤。不少台商都已前往試探市場,台灣政府外貿單位也進行深度市場調查。但後來小布希上台,將北朝鮮列為「流氓國家」,台灣政府與北朝鮮的互動轉為低調,多屬民間交流。2002年北朝鮮政府與台灣旅遊與航空業者合作,曾以包機方式自台北首航直飛朝鮮平壤,嚐試打開北朝鮮觀光市場。不過,後來「六方會談」破裂,平壤再次遭到制裁,台朝貿易關係也受阻。
以貿易來看,台灣曾是北朝鮮第4大貿易夥伴,從北朝鮮進口總額僅次於中國、印度與菲律賓,2012年到2017年雙邊貿易總額達4402萬美元。據經濟部國貿局統計,在2017年9月台灣為配合國際社會全面禁止與北朝鮮雙邊貿易之前,北朝鮮是台灣第173大貿易夥伴、第139大進口夥伴、第216大出口夥伴,我出口到北朝鮮的金額為4萬5495美元,自北朝鮮進口的金額高達270萬4225美元。台灣輸往北朝鮮貨載最高一年有上千萬美元,自北朝鮮進口貨載也有上千萬美元。其中最大宗進口貨品是煤炭。事實上,以平壤現階段轉型發展程度,的確在科技、農漁業與民生用品產業,具有潛在廣大市場,而剛好這些也都是台灣的強項。據傳金正恩就愛用HTC手機,而北朝年輕族群也是國際企業覬覦的目標。
平壤以外,北朝鮮廣大的領土富含原物料,勞工薪資低廉,素質算高。醫療產業帶動的潛在市場需求,也是台灣可以發揮的領域。但最大的挑戰除了國際制裁何時能夠解除,這當然與美朝關係會否順遂息息相關。如果金正恩只是對川普虛應了事,沒幾年故態復萌,美朝關係再陷緊張,那台商投資下去的成本風險就提高。就算台灣政府與商企業有意進軍北朝鮮,也將面臨其他考驗。
首先就是其他國家的競爭。韓國夾著地利與同文同種之便,以及「開城共業區」的合作經驗,將是最強力的「插旗」競爭對手。特別是文在寅政府積極推動南北韓和解,韓商北進絕對是重中之重。此外,中國是北朝鮮的「老大哥」,影響力依舊深厚。北京的戰略目標是繼續維持對平壤控制,讓北朝鮮成為阻擋美國勢力北上的緩衝區。因此川普願意用停止美韓軍演與解除對平壤制裁,來換取金正恩「去核化」的讓步,最符合北京的期待。唯有鑒由於兩岸關係的敏感,以及中國對台灣全方位的打壓,台灣若有意進軍北朝鮮市場,也絕對不能敲鑼打鼓,只能在商言商,低調行事。更遑論川普為了連任,絕對會將北朝鮮這張牌打得淋漓盡致。除了外交成果,川普也可引進美國資金進入北朝鮮市場。一旁的日本肯定也是虎視眈眈。
往好處想,如果金正恩真的有心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複製到北朝鮮,華府與平壤的互動也漸入佳境,甚於分散市場考量,台商當然可以北進。一旦台朝經貿有所突破,台灣的軟實力與科技影響力背後,帶動的就是台灣民主經驗的輸出。這也可以讓台灣在這場朝鮮半島的賽局中,終於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但未來變數仍多,是否台灣要發展「新北向政策」,又該如何將其與台灣的戰略相互結合,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與產業界擬定完整策略,並進行風險評估與市場調查。
最重要的是,態度不要過於高調,務實進行才是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