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雀
華人喜歡玉,自石器時代發展至今,而有所謂的玉文化。中文裡,有玉部首,與玉相關的字,不論指美石本身、抑或雕琢工藝,不計其數,並衍生出許多成語,例如:「玉潔冰清」、「金科玉律」、「瑕不掩瑜」、「玉不琢,不成器」等。同樣,在美索亞美利加亦有玉文化,其中以馬雅玉器最引人注意,與華人的玉文化有相似性。本文就來窺探馬雅的玉文化。
至今,考古學家尚未在美洲發現比「智人」(Homo Sapiens)更早的人種遺骸,因而提出「外來」理論,一致認為美洲人種應起源於歐亞大陸,其中一支來自西伯利亞蒙古人種的原始人類,在冰河時期因追逐獵物,而穿越「白令吉亞」(Beringia)來到美洲。雖然美洲人種與亞洲人種有淵源,但相似的玉石文化純屬巧合。
包括馬雅在內的美索亞美利加文明,均視綠色為最高貴的顏色。在馬雅的信仰裡,宇宙東、西、南、北四方,分別為紅、黒、黃、白四色,而最高貴的綠色則居宇宙中心位置,象徵生命之源與生死輪迴,也代表永生。因此,鳳尾綠咬鵑的綠羽毛、綠松石、翡翠、青玉,皆為酋長等統治階層所喜愛的珍寶。
中美洲盛產翡翠(jadeíta),根據馬雅聖書《波波烏》所記載,翡翠係獻給天神的珍品。馬雅人認為翡翠是風和蒼穹的寶石,其價值在黃金之上,象徵生命、豐盈與權力。馬雅人並根據翡翠的不同色調而分別賦予意義及功用,例如:白色代表純潔與堅韌;翠綠代表大自然;青綠具貴族之氣,也有再生之意;墨綠有趨吉避凶的功能,象徵幸運。馬雅玉石工藝頗進步,式樣琳琅滿目,有飾品、器皿、神像、人偶、動物造型等,工匠並常以玉石搭配貝殼、黑曜石、綠松石等,製成馬賽克鑲嵌藝品。貴族佩帶的玉飾有面具、耳環、手鐲、戒指、串珠、胸佩、踝飾。除了飾品之外,亦有宗教玉器,以及喪葬玉器,而陪葬玉器係逝者下冥府的護身符。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出土文物應該屬巴倫克(Palenque)碑文神殿(Templo de las Inscripciones)裡所發現的陪葬玉器。巴倫克城邦屬於古典後期的馬雅文明,位於今日墨西哥南部。1949年,考古學家在修復碑文神殿時,無意間發現一條隱密的階梯通道,經過清理通道內的土石,以及破壞一面三公尺的牆壁,終於在1952年開啟巴卡爾一世(Pakal I,603-683)的陵寢大門。陵寢位於神殿的最底層,內有五男一女殉葬,以及各式各樣的陪葬品。石棺內漆上朱紅色,巴卡爾一世躺在其中,全身塗滿朱砂,也滿戴玉器。除了馬賽克鑲嵌翡翠面具、翡翠耳環、翡翠串珠、翡翠戒指之外,口中含著翡翠,雙手握有翡翠,下體位置及雙腳腳邊亦放著玉器。石棺上覆蓋著一塊厚二十五公分、重達七噸的石板,石板上的淺浮雕呈現巴卡爾一世上承天廷、下接冥府的意象,象徵駕崩的國王將如種子一般從地底重生。視馬雅族為外星人後裔的研究者,則認為這塊石板是馬雅人的太空船,因而增添石板的神秘性。
面具隱藏原來身分,變成另一個身分,令人產生心理作用,而具特殊意義,因此,世界各地有大同小異的面具文化。巴卡爾一世的面具係以兩百片翡翠鑲在木製模型上而成,眼睛部分以珠珍母和黑曜石做成。馬雅文明有為往生國王、貴族覆蓋翡翠面具習俗,象徵再生之意,甚至在亡者口中放入翡翠,助亡者順利進入冥府。中國古代周朝遵守「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喪禮原則,而有臉覆玉、口琀玉及手握玉等,與馬雅文明的喪葬用玉頗為相似;或許,中國與馬雅這兩大文明皆喜歡玉的溫潤,視玉為太陽與陽性的表徵,可帶給使用者能量、勇氣、幸運與平安。
晚近,瓜地馬拉將馬雅文明的玉文化發揚光大,在風景區開設玉石珠寶店,向觀光客展示馬雅玉器仿製品、並解說玉石特徵、介紹古代鑽磨工具與雕琢工藝,當然,也不忘推銷玉石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