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偶然言中》躺著選也能贏?美國民主黨辯論族群政治的組成與走向

民主黨2016年選舉意外敗選,2017年以來的幾次小範圍補選又都不順,直到 11月上旬在維州和新澤西州選舉小勝,才稍微喘一口氣。放任川普用白人原生主義的言論牢牢掌握七成以上的白人選票,到底對或不對?民主黨有沒有必要改弦易轍,找回藍領白人選民?

宋文笛

2016年底總統大選意外敗選至今已滿周年,在野的美國民主黨雖然一方面統一對外,屢次抵擋住川普的健保改革和稅改法案;但是另一方面,它內部的路線辯論依然吵得不可開交。爭吵的核心問題是:民主黨到底應不應該放棄那些從投歐巴馬改投川普的藍領白人選票?

民主黨結論:2016 大選敗在催票不力

代表希拉蕊陣營和民主黨主流派的重量級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AP) 於本月初發布的全面分析報告《2016 選民趨勢:最終審視》(Voter Trends in 2016:A Final Examination),提出了基本上肯定的答案。

戰略上,應該持續目前的以少數族裔和自由派白領白人為主的路線。需要修正的只是提升戰術層面的催票和組織能力:「如果非裔選民在 2016年的投票率和支持度能夠維持 2012年大選時的水平的話,民主黨便能夠守住佛羅里達、密西根、賓州、威斯康辛、北卡等州,並贏得大選。民主黨此後必須繼續把有效接觸、動員和代表少數族裔選民列為重大和長期性的目標」。

報告也指出,川普在2016年總統勝選的關鍵是投票率的消長:2016年和之前的兩次總統大選(2008和2012)相比,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白人投票率明顯增高,這些人大多投給川普;而部分少數族裔選民的投票率則是下滑,這些人大多投給希拉蕊。

2016年和之前的兩次總統大選相比,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白人投票率明顯增高,這些人大多投給川普;而部分少數族裔選民的投票率則是下滑,這些人大多投給希拉蕊。(AFP)

流動中的族群基本盤

CAP該份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是民主黨的重量級智囊 Ruy Teixeira。Teixeira 曾經於2002年民主黨在野期間與人合著《即將形成的民主黨多數聯盟》一書(The Emerging Democratic Majority),指出少數族裔選民在選舉人口中所佔的比率將只會越來越高,所以民主黨欲再起,首要任務便是要深耕少數族裔的新興選民(主要是拉丁裔和非裔)。誰能取得人口快速增長的少數族裔的支持,誰就能贏得執政權!該書當時被奉為民主黨重返執政藍圖的藍圖,被歐巴馬吸納成為他2008和 2012年兩度勝選的關鍵策略,也間接幫助歐巴馬被黨內元老接受,成為破天荒地第一位取得主要政黨提名的非裔總統候選人。

自從Teixeira 大著出版後,「族群組成即命運」(Demography is Destiny),這口號自此成為美國政治的老生常談(conventional wisdom)。美國人口統計局也預測,隨著移民增加,以及少數族裔出生率較高兩項因素,美國將在2044年左右成為非白人(拉、非、亞裔)佔總人口過半的社會。進入新世紀以來的五屆總統大選,民主黨就贏了四次普選票,乍看之下民主黨局勢一面大好,彷彿以後可以躺著選了?

然而民主黨2016年選舉意外敗選。2017年以來的幾次小範圍補選又都不順(直到 11月上旬在維州和新澤西州選舉小勝,才稍微喘一口氣)。放任川普用白人原生主義的言論牢牢掌握七成以上的白人選票,到底對或不對?

民主黨有沒有必要改弦易轍,找回藍領白人選民?

解釋藍領白人選民為何轉向共和黨

美國政治學者Myron Orfield近日間接加入這場路線辯論。他透過比較2012年和2016年總統大選來看共和黨得票率增長和白人密度的關聯性。下圖的每一個圓點代表一個市鎮,越大的圓點表示人口越多。橫軸是白人在該郡佔的人口比例,縱軸是共和黨籍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率增減 (也就是越往右邊的圓點白人比例越高;越靠上面的圓點代表川普的表現比同黨的上一屆候選人越好)。

(資料來源:https://www.nytimes.com/2017/11/16/opinion/trump-white-voting.html)

從圖表右上角密密麻麻的小圓點可以看出,從2012到2016,白人比率越接近100% 的市鎮,共和黨的總統得票率的就增長就多。但同時也可以看出來,這些大幅度向川普靠攏過去的市鎮大多屬於人口偏少的小鎮。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艾德索綜合分析,指出川普選票的成長最顯著的地區便是那些相對封閉的以白人佔壓倒性絕大多數的小型社區,特別是其中在過去幾年開始出現人口外流,同時又有少數族裔移民增長的地區,例如少數族裔從1% 增長到 4%的小鎮。

舉例來說,賓州的Dravosburg鎮在2000年時,人口有 98.7% 是白人;等到 2016年,白人比例已經下滑到 95.4% (雖然該鎮人口只有兩千上下,少數族裔人口實際上 16年間只有多增加 42人)。Dravosburg 鎮在 2012年總統大選時的共和黨候選人只拿到 44.8%選票,等到川普2016年競選時則快速翻盤,一舉拿下56.3%選票。類似的戲碼,在 2012到2016年期間在成千上百個從民主黨轉投共和黨的小鎮上演。

2016選舉期間,支持川普的國會議員候選人Rick Tyler 的戶外競選看板。該候選人直接將川普的核心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自行解釋成「讓美國再次漂白」(Make America White Again),意謂著移除那些讓美國變得黯淡的有色人種。做此解讀者,似乎不在少數。(圖:https://goo.gl/Cp5UtQ)

托克維爾:改變初期最危險

從政治立場看,川普對少數族群不感冒,反對移民,並且承諾將重現白人榮光,自然對向上流動性比較有限,生活環境和體驗比較單一性的小鎮型白人具有吸引力。

依照少數族裔所佔的人口比例,我們或許能把美國的市鎮粗分成三組:

1. 白人佔幾乎百分之百。

2. 白人佔人口比率從幾乎百分之百下滑到 90%者。(川普優勢選區)

3. 白人比例在大約 85% 或以下。(民主黨優勢選區)

第一組城鎮對於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相對無感,因為它們許多年來就沒有不白過,也就無從驗證川普「少數族裔等於災難」的說法。第二組城鎮則是川普勝選的關鍵。原本多年不變的小鎮,剛剛感受到少部分移民出現,還來不及感受到移民帶來的好處,先意識到他們帶來的對傳統的挑戰。有如「悲傷的五段論」理論,變故剛發生不久,當事者大多還在第一階段「否認」(denial) 或第二階段「憤怒」(anger)。川普的兩段名言剛好分別代表了這兩個階段:「讓美國再次偉大」(否認移民和有色人種人口遞增的不可逆性),「墨西哥裔移民都是罪犯、強暴犯、或偷走我們工作機會的經濟犯」(憤怒)。第三組城鎮對於「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也是相對無感,因為它們有了足夠多的和少數族裔相處的經驗,更能夠接受「多元化」是加分多於減分。對於移民帶來的改變,可以說已經走到了「悲傷的五段論」的最後一步,「接受」(acceptance) 變化,甚至認為「新常態」是可喜的。

「族群組成即命運」成為美國政治的老生常談。美國人口統計局也預測,隨著移民增加,以及少數族裔出生率較高兩項因素,美國將在2044年左右成為非白人佔總人口過半的社會。(Reuters)

族群流動的政治影響尚在未定之天

如果川普和共和黨的優勢戰場一直維持在第二組類型的市鎮的話,這趨勢對於美國民主黨來說,似乎是好事。艾德索把這現象稱為保守派「白人政治霸權的迴光返照」。他的大體思路是:有色族裔的人口增長遠遠快於白人,隨著時間流逝,所剩為數不多的第一組會變成第二組,而第二組會變成第三組,民主黨的優勢選區在所有城鎮中所佔的比例將越來越高。按照「族群組成即命運」說法,再等個幾年,民主黨以後便可以躺著選。

會一切都這麼順利嗎?恐怕還有變數。

這一切分析是建基於當下的族群定義不變的假設下。但是在美國歷史上「白人」的定義其實很有彈性,時常隨著時代而流動。原本只有來自於英格蘭和北歐的白人才算是白人,歐洲其他地區的移民則被當作次等人種。隨著時間流逝,逐漸的原本被歧視的愛爾蘭移民升等,也被接受為白人,接著義大利人、南歐人、東歐人、猶太人等,皆陸續被納入白人序列。

日後,一旦傳統白人的選票數量不夠用了,保守政黨若有前瞻領袖能夠創造新論述(並成功說服美國社會)把西裔或拉丁裔的白人也納入白人序列,那麼上述的從第二組大量過渡到第三組城鎮的倒數計時,又得從頭來過了。

共和黨似乎也有意識到拉攏「拉丁裔白人」(Hispanic white) 的必要性。2016年共和黨黨內總統初選早期,在川普竄起前的三大領軍人物都是能開拓拉丁裔白人選票者:前佛州州長小小布希(能講流利的西班牙語,太太是在墨西哥土生土長的拉丁裔白人)、佛州參議員魯比歐(古巴裔移民)、德州參議員克魯茲(古巴裔移民)。後兩者皆是拉丁裔白人,甚至一度在總統辯論會台上互相叫陣,要比賽誰的西班牙語說得好。等到共和黨翻過川普這一頁的時候,很可能會回歸川普前的歷史進程,重啟將拉丁裔白人拉入白人序列的工程。

有鑒於此,民主黨若是想要重返執政,不該輕易放棄藍領白人的訴求,還是得盡力開發出能夠吸引藍領白人和少數族裔共存、共組政治聯盟的價值論述才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