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濁水
葉望輝反對台獨公投嗎?他説他沒有立場反對,那麼他支持嗎?當過傳教士的葉望輝這問題回答起來是盡其客氣委婉的極致,於是各路人馬在他的話中各取所需各自表述。
和綠營交情深厚的葉望輝,由於太熱愛台灣了,因此川普當選之後,就一再被一些獨派追著問:美國支持不支持台灣獨立,贊不贊成台灣透過公投制憲正名追求獨立。他從美國被問到台灣;從電視對話節目問到錄影專訪;從台灣問回美國;問到學術研討會,問到他參選愛達荷州副州長的募款會;從公開問到私下,他被鍥而不捨地追問。
當前,他會一再被追,有個關鍵背景:
一些激進獨派人士對蔡總統很失望,對她當選後居然宣布兩岸政策要「維持現狀」而不「追求獨立」非常不滿。他們認為蔡總統應該推動獨立公投,「突破現狀」才對;不料蔡總統卻只求滿足於維持現狀,真是不應該。他們掌握了一些媒體管理權,努力推銷理念,宣布要在2020年大選前一年的2019推動台灣獨立公投。對他們的熱切呼籲,民進黨黨公職的主流相應不理,只是運作阻撓立法院通過《公投法》修正草案,於是,一些激進人士把突破的希望擺在最愛台灣的葉望輝身上,希望他的答案可以證明蔡總統的確錯了。
對這個問題,當過傳教士的葉望輝,大部分時間都回答得很委婉客氣。由於委婉,於是一個葉望輝,台灣的左右統獨各路人馬各自解讀,各取所需:統派說,葉望輝認為台獨是根本走不通的路;而一些激進獨派則在葉望輝委婉的措辭中努力擠壓出一些肯定台獨公投的意涵,強調葉望輝說「如果台灣人決心用公投來實現台獨的話將會獲得他甚至美國人民的尊敬」;民進黨當權的和主流的,雖然非常樂於和葉望輝見面,但是對環繞著他的爭論當做不存在似的,不表示任何意見。
一個葉望輝居然被理解得這樣南轅北轍,使得他不得不一再強調被誤解了。經過他一再的解釋後,他的態度到底比較清楚了,他回到美國後,在7月23接受海外小英後援會會長、《美洲台灣日報社》社長李木通的專訪說:
「台灣是不是獨立,不是因為有公投或者一個正式的宣佈,變成台灣共和國。」「台灣是獨立,因為台灣人民以自己為主。」
李木通專訪葉望輝
這段話一方面清楚地說明,統派人士認為他反對台獨的說法完全不通,他的看法是「台灣已經是獨立的國家了」;另一方面,他也也答覆獨派人士,既然「因為台灣人民以自己為主」,所以「台灣是獨立」,獨立公投沒有必要。這一個答案激進獨派很不滿意。
要注意的是,他這一個講法正好是民進黨從1997年到1999年通過的《417台灣主權獨立決議文》、《1007台灣主權獨立決議文》、《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四份文件的核心立場。
1987年《417台灣主權獨立決議文》主張「台灣國際主權獨立,不屬於以北京為首都之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主權獨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台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這四個文件說明了,從1987年起民進黨不再採取早期獨派人士「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的立場。1987年《417主權獨立決議文》通過後,民進黨機關報《民進報》指出國際上雖然普遍採取「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立場處理兩岸關係,既未承認台灣屬於中國,也未承認台灣是國際法上的國家;但是「台灣法律地位未定論」不是民進黨的的立場,民進黨的立場是台灣主權獨立,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1
然而,這一個講法在當時是有弱點的——直到《台獨黨綱》通過的1991年,台灣人民仍然在由中國大陸選出的國會和國會選出的總統和國會所同意的內閣所統治—換句話說,台灣人民仍然在外來政權的統治之下,當時台灣人民還沒有行使主權實踐自我統治,因此,固然主權決議文中所說的台灣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並沒有問題,是一個事實;但是台灣主權屬於台灣人民畢竟只能是民進黨的「立場」2,不是事實。民進黨明白這一點,所以1986年一旦建黨,就開始推動國會全面改選抗爭運動;另外,有少部分人也開始推動總統直選抗爭運動,到了1989 年民進黨正式把總統直選納為黨的立場,並進行抗爭運動,這兩個抗爭運動的目的很清楚:實踐台灣人民的自我統治以落實主權獨立屬於台灣人民主張,以求讓主張變成合法理的事實。
經過這一番努力,在1990年代,台灣人民終於可以透過這兩樣定期的選舉實踐了自我統治。陳隆志教授認為這樣一來,台灣人民事實上已經實踐了自決權,並使台灣蛻變為一法理上的獨立國家。(de jure state) 依早期獨派的理論,站在台灣主權未定論立場,他們主張台灣必須透過公民投票、制憲、正名、宣布獨立等程序追求獨立主權;但是主權決議文通後,民進黨的立場既然是主權已經獨立,所以公民投票、制憲、正名等等的意義便不再是創設獨立主權而是民主建國的工程;在這同時,公民投票和主權的關係也改變了,《417主權獨立決議文》規定「台灣國際主權獨立」「任何台灣國際地位之變更,必須經台灣全體住民自決同意」,這一個規定後來就衍生了「防禦性公投」的概念並寫進2003年國會通過的《公民投票法》之中。
無論如何,台灣主權已經獨立這一立場,激進獨派是不承認的。他們質疑如果台灣已經獨立,為什麼沒有辦法擭得國際普遍的承認,他們認為台灣一定是在國際法上少辦了必要的手續,所以他們往往認為必須公投制憲正名,正式宣布獨立才能能解決問題,突破現狀的困境。
由於台灣未受到國際普遍承認為主權獨立國家,因此,不管是陳隆志教授、葉望輝或民進黨的台灣主權已經獨立的論點他們都無法接受。面對這個挑戰,葉望輝警告,台灣如果決心承擔戰爭的風險,他會很尊敬,但是美國會很火大;至於民進黨,面對這個挑戰則默不作聲只是操作杯葛《公投法》的修法。
民進黨的因應方式很令激進獨派鄙視,民進黨的作法也帶來了風險—不管激進獨派的策略行不行得通,他們的論點,在沒有民進黨反駁—「統派已式微,統派的反駁軟弱無力」的情境下搶佔泛綠平面和電子媒體版面,形成一面倒的角力態勢,邏輯架構簡單易懂又淵遠流長的未定論和公投台獨理論便在泛綠基層持續擴散。使得蔡總統的維持現狀策略備受衝擊,如今,湊巧蔡總統的民眾滿意度陷入低迷情境,更使她政策的權威性難以維持。
這樣的發展真是令人感慨
2000年之前,台灣主權已經在獨立論者強大到成為社會主流的統派論述和獨派主流的未定論述雙主流夾撃之下,揭櫫新理念大張旗鼓地進行公開辯論,終於形塑了新主流價值,而在民進黨大會中通過了《台獨黨綱》和三件主權獨立決議文,確立了民進黨的穏健台獨路線;不料,在統派論述已經潰散而且民進黨重新執政的當今,未定論不只在激進獨派的奮力出擊之下捲土重來,而令整個黨中央、黨主流人士盡皆噤聲只能在《公投法》修法上搞杯葛。
穩健台獨方面只剩下一個美國人葉望輝堅守原有理念,形同是民進黨主流理念唯一的辯護者,情境真是怪誕到極點。憶昔觀今,主客易位,令人唏噓。
激進獨派人士對民進黨主流路線是鄙視的,所以對維持現狀論不斷追撃,只是他們對自己的路線真正的態度又是什麼?激進獨派人士不斷地追問葉望輝,顯示的與其說是信心豈不是更像充滿了疑慮?
至於民進黨主流對激進獨派的追擊默不作聲,真的是心虛嗎?是覺昨非而今是嗎?如果是,為什麼又在公投修法上搞拖延戰術?甚至,蔡總統所謂的維持現狀是維持主權獨立的現狀還是維持不統不獨的現狀?都保持緘默。
或者是,激進獨派和民進黨主流派對這一個議題雙雙都陷入困惑甚至心虛之中?那就太嚴重了。
無論如何,這是路線問題,更是價值確立和正確的戰略情境的判斷問題,民進黨非正面面對不可!
註:
1. 《民進黨四一七主權獨立決議文說明》,《民進報》第七期,1987,04,23。總主筆林濁水。
2. 1986年民進黨洪其昌等4位國代候選人以總統直選為訴求後,李登輝總統說「總統直選固然符合民主,卻會破壞了「全中國的代表性」。見林濁水《中國代表性VS.台灣民主化》,1987,10月,自立晩報,林濁水《路是這樣走出來的》。這也是後來李總統的國會改選設置「全國不分區」「聊表」全中國代表仍然尚未消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