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小邦周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很多人永遠都覺得自己少一雙鞋、一條牛仔褲、一個包包或一副耳環……不是我們愛買,實在是因為衣服鞋子跟飾品是生而為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啊~
咳,重點是,衣服鞋子飾品不僅僅滿足我們對外貌的各種要求,也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中反映了穿戴者的風格、喜好、動機、文化與社會背景……大家可能常常看到「面試時必勝的十種妝髮」、「第一次約會的必備單品」之類的文章,也可能總是關注韓星的穿搭,或是去參加前男友或女友婚禮必須盛裝打扮(大誤)……在在都暗示了衣服、鞋子、飾品等,其實帶有相當深厚的社會意義。
同樣的道理在古代也是一樣的。
只是很可惜,因為以前的衣服鞋子都是百分之百純天然的材質,埋到土裡以後很快就腐朽了,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才有機會保存紡織品。相對來說,比較不會腐朽的材質有金屬、寶石、陶、玉,這些材質大概都是裝飾品的材料。看不到古人穿的衣服鞋子當然有點遺憾,但光是保留下來的各種裝飾品也就足夠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了。
這一次,小邦周特別開設時尚專欄,為大家介紹兩位古代中國的時尚潮人~
首先登場的是來自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先生。
相信大家都聽過「曾侯乙編鐘」,這位戰國早期的諸侯不只喜歡音樂,對首飾也是很講究的。根據考古學家的整理,曾侯乙的隨葬首飾是用玉、水晶、紫晶、玻璃、陶土、石頭等等材質製成的,有些打磨成珠子串成長鍊,有些是墜子或縫在布料上的裝飾,還有非常豪華、用五塊玉料製成的玉連環(可能是帽子或頭冠上的裝飾)。
多樣的材質、形式與組合,顯示曾侯乙的財力與權力一定相當雄厚,由此才能取得少見的原料像是玻璃和水晶,還可以大量訂作各種樣式獨特的配件。從曾侯乙選擇的原料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位曾侯喜歡玉、石、玻璃、水晶這一類圓潤柔和的材質,走的一是種典雅高貴、有點低調、曖曖內含光的路線。
雖然「玉」常常讓人聯想到「君子之風」,甚至讓人覺得它就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但並不是每一個古人都是玉石的粉絲。在現代的內蒙古、甘肅、遼寧等北方地區發現的墓葬中,幾乎沒有出現過玉器。
那他們喜歡什麼樣的首飾呢?接下來我們請到一位來自甘肅的墓主人為我們現身說法。
這座墓葬屬於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
從考古學家拍攝的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墓主人頭部有複雜的裝飾以及一條閃亮的腰帶。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與復原,墓主人頭部裝飾包含一組頭飾與一組項鍊,它們都是由珠子串起來的,材質有綠松石、瑪瑙、碳精、人工製成的彩色珠子等等。
腰帶是由一個一個的牌飾連接而成。有些牌飾的材質是黃金,上面還有動物圖案;還有幾塊是用瑪瑙、藍色的珠子與炭精管等串出來的,與黃金牌飾相間隔,讓整條腰帶的顏色與設計看起來更有變化。除了照片中明顯可見的頭飾、項鍊與腰帶之外,腰帶上還垂掛了繁複的墜子和小金盒,墓主人的足部也散布了串珠,很可能是原本裝飾在鞋子上的。
從選用的材料我們就能發現,這位墓主人喜歡誇張醒目的顏色與搭配,和來自南方的曾侯乙完全不同。
這種對身體裝飾的差異當然可能是因為個人喜好的不同,就像有人喜歡穿裙子有人喜歡穿褲子一樣的普通,但也可能沒那麼簡單。
怎麼說呢?
因為喜好的形成可能受到所處的生活環境、階級、文化的影響,選擇的當下又牽涉到對於場合、身份、觀眾,甚至是行動目的考慮,還可能包含對個人定位、歸屬感或是認同的追求——可以說是內在與外在、長期與短期各種條件交互影響的結果。
舉例來說,美國前總統夫人 Michelle Obama 在選擇設計師與服裝品牌時,非常重視場合與服裝的關係,她也瞭解自己的選擇可能帶來的影響與效應,因此她在參加美國的國家活動時多會選擇本土設計師的作品,在接見外賓時則穿對方國家設計師的衣服;在眾多設計師中她偏好穿著新銳設計師的作品,讓他們的作品有更多曝光的機會。
身為第一夫人,Michelle Obama 的衣櫃與首飾盒絕對不只是個人喜好的展現,她所挑選的每一件衣服跟每一件裝飾品,都與她個人的風格、觀點、身份、社會地位、經濟能力等條件息息相關。
從這樣的角度再來看上面提到的、分別來自南方與北方的墓主人,也許他們所選擇的裝飾品也就沒那麼單純了。
服裝與配件代表著不同的族群。就像孔子稱讚管仲的時候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就要換成別種髮型、穿別種衣服了)」大家可能會覺得換髮型跟換衣服有什麼大不了,在當時,髮型與衣服就是所屬族群的象徵,只要看一個人的衣服、髮型,就知道這個人是哪裡來的、是敵是友。
一直到現代,大家也會用一個人穿的衣服來標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並且推測對方的身份與地位,比如在交大不會穿著清大的帽 T、看到藍白拖就聯想到宅男……之類(這種推測除了根據個人的經驗,也常常是基於社會上的某種共識,可能是成見、媒體塑造的形象等等)。
髮型與衣服又少不了裝飾品,連帶的也使得裝飾品成為帶有身份、族屬意義的物件。既然不同首飾代表著不同族群,那麼曾侯乙與馬家塬墓主人不屬於同一個族群大概也就可以肯定了。
在衣服、裝飾品上的明顯差別並非到了戰國時代才出現。商代與同期的墓葬就已經可以清楚看到北方人與中原人不同的喜好了。
以玉作為身體裝飾的習慣屬於中原地區,在殷墟的墓葬中,墓主人身體週圍散落了許多玉製的墜子和裝飾品,有些可能是葬禮時放在墓主人身上的,有些則是由墓主人佩戴。
黃金則是北方地區常見的裝飾品材質,大家應該還記得小邦周之前介紹的金怪獸吧,牠和許多動物型的裝飾品都是金或銀打造的,而且都來自北方地區。用一塊一塊的牌飾串成腰帶也可以在許多北方地區的墓葬中看到,與殷墟差不多同時期的內蒙古周家地 45 號墓葬的墓主人就戴了兩條裝飾了銅片的腰帶。
從各式各樣的裝飾品到各式各樣的族群,古代的東亞大陸應該是非常熱鬧的。
在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穿著不同款式的衣服、戴不同樣式的帽子或頭飾,留不一樣的髮型,喜歡不一樣的寶石和顏色。有些人有一登場就震懾觀眾的氣勢,有些人則是低調奢華、內建柔焦,讓你覺得他好像自備乾冰。這樣的多彩多姿就是這片廣大土地吸引人的地方。
想像一下,如果曾侯乙與馬家塬墓主偶然相遇了,那個場面一定是天下無雙的華麗無雙,就像史嘉蕾喬韓森碰上安海瑟薇、費德勒大戰納達爾一樣,讓人不知道要先看哪一邊才好啊~~~~
參考書目
1、吉迪著,余靜譯,《中國北方邊疆地區的史前社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3、湖北省博物館編,《曾侯乙墓:戰國早期的禮樂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黄曉娟、王輝、趙西晨,〈甘肅張家川縣馬家源戰國墓地 M4 木棺實驗室考古簡報〉,8《考古》(北京,2013),25-36。
5、黃曉娟、韋清、趙西晨、嚴靜,〈甘肅馬家塬戰國墓地 M4 出土身體裝飾件的保護修復及復原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6(北京,2016)。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內蒙古敖漢旗周家地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4 年第 5 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故事 決戰先秦時裝伸展台—戰國潮男的奢華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