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的食.農.生活
中藥行管理如果不進步一點,無法符合現代人民的期待的話,莫怪各方質疑聲浪會越來越強烈。
中藥處方到底是中醫師才能開,還是中藥行就可以隨便抓一個方子出來?以新北市經發局推出這兩個方子為例:
1. 「清積解膩茶」的藥材包含了洛神花、烏梅、甘草、仙楂、川貝、陳皮及羅漢果-大部分是食材,但是川貝可是中藥材,套句中醫師都會講的,中藥材都有藥性,需要診斷後視個人體質服用。可以這樣讓大家自行隨便回家煮茶來喝嗎?
2. 「清熱解暑茶」則是有金線蓮、香薷、白扁豆、藿香、香茅、白茅根、甘草丁、五味子及麥門冬,最適合流汗後飲用,可以預防中暑、消除口乾舌燥-這個處方則都是食材了,安全應該是沒有問題,但是依照現行食品法規,食品不得宣稱療效,預防中暑正是療效之一,政府可以這樣帶頭違法宣稱嗎?
食療是中華文化傳統之寶,以天然物進行治療或調理,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一個健康趨勢。如果妥善管理,會是台灣在生技醫療領域很強的競爭力;但是如果無法科學化、現代化管理,淪為江湖賣藥的話,就無法受到世界上多數市場的肯定。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韋恩的食.農.生活 中藥還是食品? 可以宣稱療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