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米路
台灣的中央政府擁有所有的分配權,雖然地方政府也有選舉首長權,選舉地方議會權力,但是地方政府的權力說穿了只是下游單位,所有的建設仍要看著中央的關愛眼神,美其名地方自治,卻沒有地方自治的能力。
台灣發展的中央專權方式,加上不三不四的憲法所規定的五權機關,根本是蓋大厝,存放傳統不中不西的憲法與政府守舊思想的骨灰罈。如果蔡總統所說的區域治理要能實現,首先要把地方分權治理做出效果,眼前就有個好方式,蔡總統的5+2產業創新計畫,就幾乎分布在直轄市上,應該由直轄市長有權去執行地方特區的概念,包括人力招募、園區特別條例、租稅放寬、產業導入計畫等,都該由直轄市長擔任更重要的工作,讓這些直轄市長能以區域治理的思考去帶動其他周邊的縣級城市。
台南市發展綠能科學城,就要有特色,研發替代能源是一件重要的事,而鏈結產業也是不能忽略的工作。
舉例來說,如果綠能是一個科學智慧的未來概念,就該讓台南市以「綠能自由區」的實驗城市未來概念,把這個區塊視為未來台灣綠能智慧科學30年後的想像。台中市機械鏈結也一樣,要能把餅做大,以直轄市為幅射的概念中心,創造生態產業系。彰化就有不錯的機械與機器人發展基盤。 台北因為新創條件最好,就理應站在好的基礎上,讓台北成為新創基地並且由業者投資創造出獨角獸,只能1%成功,在台北的科技沙盒能踩出台灣的第一步。
台灣沒有時間再做均等方的分配,這只會讓城市更淪為「均貧」,所有的平等所帶來的是往下沈淪的分配。所以應該朝著以點往面的經濟計畫,將直轄市視為區域的龍頭,讓週邊效應發揮最大。否則,如果再把有限的預算,均分給所有的縣市,大家各發展各的,到頭來一場空,中央政府也淪為綁樁分配的角色,對國家的產業展完全沒有幫助。
只有發展地方分權,讓直轄市各別引擎起動,蔡總統的5+2產業創新才能立竿見影。
行政院院長林全不願意把中央政府的預算以分配模式去進行,引起不少地方諸侯的怨言,但民進黨應該想一想,過去五十年,國民黨用任何擴大內需施恩的政策如果有效,就不會有民進黨執政的機會。所以重點在於民進黨執政下的國家的未來,成為年青人期待的未來,這才會延續民進黨執政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