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菜市場政治學》是你,是我,還是大家的統獨立場都在改變?!(2)

論起世代差異,就不得不論年紀,然而我們都知道「年齡」是動態、無法靜止的,於是每一個公民的政治態度也將受到年齡的增長,從而可能有所改變。

◎ 翁履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Cortland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Cortland)政治系助理教授

在本文的上篇,作者用調查研究的資料告訴大家,不同的世代對於統獨、對於戰爭的看法,都有所不同,然而,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樣的世代差異呢?

從某個時間點的調查資料可以告訴我們當下的民意分布。例如,我們知道台灣的年輕世代整體而言是傾向支持台灣走向獨立,但是,問題在於,在這群年輕世代中是否每個年齡群體的統獨立場都相同?以及,同樣的這一群人成長到不同年齡之後,各自的統獨立場又是如何變化?這樣的問題就很難透過靜態的調查結果來解釋。因此,本文進一步介紹「擬似定群」(pseudo panel)資料的概念及應用,幫助我們回答: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世代間的政治態度差異呢?

圖片來源:Nameberry.com

統獨立場究竟是「世代效果」還是「生命週期」效果?

既然「年齡」無法靜止,每一個公民的政治態度也受到年齡的增長可能有所改變。為了進一步了解台灣民眾對統獨態度的動態立場,本文再一次利用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從2002年以來所蒐集的民意調查資料,進一步採用「擬似定群」的概念1,整合了從2002年到2014年每兩年一次的全國性電訪,將原本總共七波的獨立橫斷面(Cross-Sectional data)資料重組成跨越年份的重複剖面資料(Repeated Cross-Sectional date, RCS)2

為什麼需要建構這樣的擬似定群資料來討論世代差異問題呢?現有的民調資料不是就可以看出年齡不同的台灣民眾有不同的意見嗎?的確,現有的資料可以看出不同年紀的民眾對統獨立場有差別,不過如同前面所解釋的,這樣的數據實際上只能反應民眾受訪當時的意見,而這種靜態的意見也只適合解釋所謂的「事件效果」卻無法進一步了解民眾的意見是否隨時間的推移而有變化3透過建構出擬似定群資料來判斷民眾政治態度的動態變化,才能夠真正的討論政治態度的變化到底是因為世代差異還是肇因於生命週期效果的影響。

下圖四以2002年擬似定群資料中的第一波調查做為分析基準,選擇20-21歲,30-31歲,及40-41歲這三個年齡群組(Cohort),來觀察他們在接下來的12年裡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是否有所變化。根據現有的資料,2002年20-21歲的群組對維持現狀的支持度為58.46%,到了2004年,受到總統選舉的影響,當時又老了兩歲的他們已經成為22-23歲的大學畢業生,對維持現狀的主張並不喜歡,僅僅只有51.06%的人支持。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從趨勢圖中可以看出,同樣的年齡族群(Cohort),到了2012年,當他們成為30-31歲的公民,對於維持現狀的支持度升高到了72.73%。再看看對於台灣走向獨立的支持度變化情況,圖五中的趨勢圖顯示,20-21歲的年輕人,在2004年對台灣獨立的支持度,同樣受到總統選舉的影響上升到32.98%的高點,但隨後的幾年卻逐步下滑,到2012年當同樣的一群人從20-21大學生群組變成了30-31歲的上班族之後,對台灣獨立的支持滑落到了18.18%的低點。

如果把不同年齡組進行比對,相較於從20歲成長到30歲的族群,在2002年就已經進入成熟中年的1961-1962年齡組,過去十年間的統獨態度變化呈現更為穩定的狀態。當1981-1982年齡組對台灣獨立的態度從最低的14.62 %到最高的32.98%,呈現19%的變化幅度時,1961-1962年齡組的最大差距僅為8.99%。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推論年齡越大的公民,他們的政治態度會越穩定,但也代表越是難以輕易地被說服。

由此可知,相較於前面根據靜態調查所作的分析,2012年當靜態資料呈現整體「太陽花世代」 對台灣獨立的支持度上升到30.32%(見本文上篇當中的圖二),動態的分析則告訴我們在太陽花世代的群體中,其實還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態度,而這些不同往往因為我們太過相信「世代間必定存有差異」而被忽略了。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生活條件決定了民意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透過建立「擬似定群資料」和簡單的分析,從上述台灣民眾對於統獨立場的態度變化中不難看出,台灣民眾面對統獨議題的態度受到「生命週期」的影響較大,而大家一直聽到的所謂「世代差異」,其實,僅僅只是反映當下的政治氛圍!更進一步來說,台灣民眾面對兩岸關係的態度其實不是固定不變的「世代現象」,因為受到經濟條件的限制,隨著年紀的增長,現實的需求很可能會迫使不同年齡的族群,改變自己對兩岸關係的態度。你我可能都有這樣的朋友,在大學時期,抱持著對中國極度排斥的態度,結果出了社會卻被公司派到中國工作,慢慢的因為生活條件變化而改變了自己的立場。

當媒體,政治人物,名嘴,甚至網路意見領袖想要獲得認同和支持而採用「藍綠」和「世代」等等帶有區分你我的分類論述時,本文的分析結果試圖提供大家另一種思考方式。正因為影響台灣民意變化的是生命週期效果,我們可以因此推論台灣民眾其實沒有那麼分歧的意見,造成統獨立場上的態度差異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為藍綠,也不是因為世代的差異,而是台灣的整體發展帶給我們每一個人什麼樣的生活:民眾會基於個人的生活條件變化,來決定他們的政治態度。簡單來說,透過民意的動態分析,如果希望民眾的政治態度和立場保持在「現狀」,政治人物要做的並不是去區分藍綠或談論世代,而是努力創造讓民眾不必改變態度的理想生活條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市場政治學 翁履中 是你,是我,還是大家的統獨立場都在改變?!(2)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