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開講》廢耕地種植能源作物 加深台灣水資源枯竭

呂錫民

曾有專家學者認為:台灣能源供應百分之九十八來自國外進口,開發自產能源是迫不及待能源政策,另外,台灣有四分之一耕地處於廢耕狀態,如果將這些廢耕地用來種植能源作物,那豈不是解決能源與土地問題的兩全其美之策,但是作者認為這對於缺乏水資源的台灣,恐將造成能源與水資源政策兩難局面。

目前已有一種新觀念發展出來,稱之為『水足跡(water footprint, WF)』,水足跡是商品或貨物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淡水量,基本上是以一年為基礎,最早使用類別為食物和棉花,如果水足跡對象是能源,則單位應為m3/GJ。

水足跡(圖:網路)

依據能源局數據,台灣人均每年能源使用量為185GJ,此使用能源的主要來源係來自傳統能源,例如,煤炭(30.15%)、石油(47.6%)、天然氣(11.97%)、鈾(8.2%)等,以及生質能(1.28%)及水力(0.36%),據此台灣可得到每年人均能源水足跡約400立方公尺。如果相同人均能源185GJ全部由生質能(116m3/GJ)提供,則所得到人均能源水足跡為每年為21,460立方公尺,此意味著生質能水足跡,至少為傳統初級能源50倍。台灣年總用水量約180 億立方公尺,間接得到台灣每年人均水足跡約為782立方公尺,如果台灣將所有初級能源轉換至生質能,則每年人均水足跡將增加27倍之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類食物消費型態是時時在改變:在全球經濟逐漸改善的情況下,人類生活正朝向更加富裕消費環境轉型,尤其是肉類、乳製品和飲料等消費一直在增加當中,這表示除了需要更多土地之外,並且需要更多淡水,有學者預測,隨著食物需求的增加,人們濫開發水資源結果,將使水生環境越來越惡化。如果為了能源需求,增加生質能或水力發電能供應,所帶來代價除了水足跡大幅增加之外,將更使土地和食物供不應求,並且使水生環境更加不堪。

總之,依據當前與未來經濟發展趨勢,人們對水資源和能源的需求只有增加的趨勢,依據上述數據分析,發展第一代生質能確實會引發食物與能源孰重孰輕的兩難局面。

退休能源研究員

《自由開講》是一個提供民眾對話的電子論壇,不論是對政治、經濟或社會、文化等新聞議題,有意見想表達、有話不吐不快,都歡迎你熱烈投稿。文長700字內為優,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必寫。有筆名請另註)、職業、聯絡電話、E-mail帳號。本報有錄取及刪修權,不付稿酬;錄用與否將不另行通知。投稿信箱:LTNTALK@gmail.com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評論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