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建發
日前中國中央電視台《軍事報導》播放解放軍軍演的畫面,裡頭出現一棟紅白相間與台灣總統府有高度相似的大型建築物,軍事專家們研判,這是中國模擬攻台的軍演,意在表達北京對明年民進黨上來後的憂慮,並適度藉影片向民進黨提出警告。而回顧民進黨執政時期,解放軍也曾於2003年年底頒布了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強調對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三戰」的運用。溫故可以知新。央視這個影片正是對台「三戰」中的輿論戰與心理戰。
本質上,「三戰」是一種非武力作戰行動,是攻心之戰。
心理戰、法律戰需要借助輿論戰做為手段來展開;輿論戰、法律戰需要心理戰來引導;而輿論戰、心理戰則需要法律戰加以固化。三者既相互聯繫,相互滲透,又各有側重。其目的在於傳達北京當局處理兩岸問題之能力和不容動搖的決心。而,今年來北京開始走單邊行動,並配合「三戰」的操作,其實有跡可循。
6月24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出人意外地說「大陸不介入台灣選舉」。仔細推敲,這固然是北京對於國民黨的一種灰心之說,但對中國政治只要略有研究者都清楚,這應是一句空話,是放煙幕彈,是北京開始「來陰的」一種徵候。台灣古諺:「沒冬至都要搓圓子,哪有冬至不搓圓?」用這個道理來看中國對台政策,便一目了然,也就是:
北京平日都在積極做反獨促統的工作,設法影響台灣的政治遠離台灣獨立的方向,那麼,當北京發現台灣統派政黨扶不起時,它怎可能輕棄而放任台灣往民進黨所要走的方向前進而不加以制止呢?共產黨不是吃素的!
回顧去年「九合一」選舉;選前,北京雖沒預料到藍營選情的大崩盤,但對藍營選情基本上並不樂觀。到了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出來後,北京已做好面對綠營奪回政權的心理準備,只不過,畢竟中央與地方選舉有一定的落差,北京還未完全放棄。然而後來北京看到國民黨幾位A咖級的政治人物,高來高去,諱莫如深,從1月19日朱立倫當選黨主席到4月20日中國國民黨開辦總統初選領表作業,長達三個月,還喬不出人選,卻只見被評為B咖的洪秀柱完成領表手續。
自此,北京開始對包括朱立倫在內的國民黨的信心產生動搖。這應該是朱立倫5月4日去北京,習近平並未給予超高待遇的理由之一。而當朱立倫返國後,5月16日下午四點國民黨提名總統初選侯選人領表的最後期限的當天,朱立倫再度表示不會參選總統。至此,應該說,北京已不再寄望於國民黨與朱立倫了。
那麼,北京該如何回應這種狀況呢?
依據對中國共產黨的行為模式的了解,很清楚地,北京一旦對代理人不再期待,而統一大業又不能輕棄,那麼,奉行「以我為主,對我有利」,採取自己出手的反應,應是不令人意外的選擇。
順著這個思維線索,我們發現,北京自年中以來已開始啟動其一系列的單邊行動,包括:
(一) 2015年6月14日,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宣布,將對台灣旅者前往中國免予簽注,並將適時實行卡式台胞證;6月18日,國務院審議通過修訂後的《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根據規定,台灣居民可免簽注入境中國。
(二) 7月1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草案》,其中竟有「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灣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共同義務」的字樣。用「三戰」的角度看,上述例證意味著北京遂行了強勢的單邊行動,餅著眼於法律戰與輿論戰。
北京顯然無視於台灣這邊可能的反應,片面而行。而這些動作絕非偶然,也非即興之作,看似有預謀的,同時也有對台傳達其政治涵義的意圖。
總結上述論點,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北京對台政策模式將可能呈現下列特色:
(一) 不再只仰賴代理者國民黨而以「以我為主」親自出馬的單邊行動,將陸續展開;
(二) 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交互運用,將成為北京影響台灣選情結果所採取的主要手段;選後,仍會持續進行;
(三) 台灣將被迫採取疏散策略,並更像向美日靠攏。準此,北京的對台政策將掉入「不敢打、不能打、也打不下;不敢放、不能放,也放不下」的苦境。
北京一心追求大一統,視之為不可逆的歷史任務,但作為上卻只想到自己的立場,不設想台灣的立場,只在意自己的感受,卻不尊重台灣的感受,將把台灣推得更遠。這種進退維谷的苦情,只能靠它自己解,誰也幫不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