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Li
最近,聖索非亞大教堂成為文化戰爭的象徵。一些跟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有關的伊斯蘭教徒正在向政府施壓,要求把大教堂從博物館重新改造為伊斯蘭清真寺。五月下旬,超過1000人在博物館前舉牌,在遊客面前高叫口號,要求把博物館改造。
位於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Hagia Sophia),一直都是文化地標。
公元532年,羅馬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興建了「神聖智慧堂」(Church of the Holy Wisdom),成為之後九百年的東正教主堂。這是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前身。
1453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t II )攻克君士坦丁堡,,把「神聖智慧堂」改建成「阿亞索菲亞清真寺」(mosque of Ayasofya),象徵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勝利和伊斯蘭教的強盛。
1935年,現代土耳其的締造者,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ürk)把阿亞索菲亞清真寺開闢為一個博物館,以象徵他從奧圖曼帝國的廢墟上要興建世俗的、現代的土耳其共和國。這就是現時的聖索非亞大教堂。
安納托利亞青年協會(Anatolia Youth Association)是一個保守派的民間團體。去年,它收集了1500萬簽名,支持把大教堂轉換為清真寺。其發言人說:「當年,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為所有人帶來和平。大教堂是和平、公義、寧靜的象徵。」
但一些人也不滿這些保守派的做法。在大教堂對面賣烤肉的老闆說:不知這些人從哪來的,想把我們的國家變成伊朗。
如果聖索菲亞大教堂真的改造成清真寺,那將是土耳其從親西方轉向親伊斯蘭世界的最重要象徵。
當中的爭吵似乎愈來愈激烈。4月,羅馬天主教教宗稱,1915年奧圖曼帝國對阿美尼亞的大屠殺是「20世紀的第一宗種族滅絕」,引來爭議。
伊斯蘭學者Mefail Hizli教授認為,教宗的言論只會加快聖索菲亞大教堂轉型的命運。他也批評指,教宗是「現代的十字軍」(modern crusader)。大約同一時間,在一個有關讚頌先知穆罕默德的書法展覽的開幕禮上,一名穆斯林神職人員在大教堂背誦《可蘭經》,是85年來的第一次。所有來自土耳其宗教建制的領袖都聚首一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爭議,不只反映土耳其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冒起,也反映國內的文化差異擴大--支持正義與發展黨的安納托利亞(Anatolia),和相信命無神論、比較世界主義的伊斯坦堡(Istanbul)的分歧日益尖銳。
2013年,另一所位於黑海附近的特拉布宗(Trabzon)、建於12世紀的拜占庭教堂,也被換成清真寺。壁畫被掩蓋、中世紀的馬賽克地板被藏於地毯下。同樣的命運降臨另一所聖索非亞大教堂。在土耳其東北部城市伊茲尼克(Iznik)的。城市的前身是尼西亞(Nicea),即羅馬帝國全國的主教在325年聚集、制定了尼西亞信經(Nicea Creed)的地方。在愛第尼(Edirne),它的一座也是建於12世紀的大教堂,也被改為清真寺。
有關片段: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土耳其的文化戰爭: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成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