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憲盟/顧忠華
日前立法院修憲委員會開始密集召開公聽會,針對不同憲改提案進行討論,由於議題分散,加上邀請名額有限,引不起社會的迴響。以憲政改革這麼重要的公共議題來說,竟不及應否拆除大巨蛋來得受到注目,令人擔心憲改最後會白忙一場,實在不容樂觀。
無論如何,民間的憲改團體,包括全國憲改聯盟和公民憲政推動聯盟,仍然一本初衷,將於5月2日邀請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研商憲改的原則、方向和具體版本。全憲盟經過反覆的徵詢,提出了若干憲改方案,希望能夠激起更多思辨,讓這部原來不是為台灣訂做的憲法,至少有了翻轉契約內容的機會。
全憲盟成立時的聲明,便標舉出「五權改三權」的立場,事實上,現行憲法的五權分立制度,根本造成了憲法機關權力關係混亂,嚴重違反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因此全憲盟主張廢除考試與監察兩院,將考試權回歸行政權、監察權回歸立法權,此一修憲原則相信遲早會獲得絕大多數民意的支持,不再使憲政體制疊床架屋、徒增困擾。
另一個較有討論餘地的方案,是朝野政黨皆提出選舉權由20歲降低到18歲的提案,但在被選舉權是否由23歲同步降低,或是否搭配不在籍投票作為包裹條件,則仍然莫衷一是。全憲盟認為選舉權屬於公民權的一環,既然大部份國家已規定18歲可投票,台灣社會也應該承認青年世代的公民資格,尤其類似像里長等公職,為什麼不能讓年輕人來擔任?當然,被選舉權可有不同考量,未必以一視同仁的方式降到18歲,但這個爭議也促使我們思考在「行為能力」和「成年」等法律概念上,是否有必要重新來界定青年/成人的年齡門檻。
再來是過去7次修憲,比較受人詬病的問題是總統權責不相符的設計,因此才會有朝向內閣制、恢復閣揆同意權的聲音。問題是台灣的憲法像一件修修補補的外衣,原來就不是依照憲政原理製作,到了台灣更是捉襟見肘、難以落實,所以完全的內閣制和總統制,除非打掉重來,恐怕已無從實現。
全憲盟認為總統在憲法上的位階雖然十分尊崇,但也不應該被賦予類似「民選皇帝」的不受節制權力,因此提出建議,主張以現行體制架構為基礎,明確界定總統職權為外交與國防事項,而為了監督總統行使外交與國防權力,總統就外交與國防事項應至立法院備詢,立法委員有向總統質詢之權力。如此一來,行政與立法兩權的制衡關係能夠更加確立,若加上廢除監察院後,調查權及聽證權回歸國會,那麼節制權力的可能性將會大幅提昇,或可徹底解決權責不符的偏差設計。
最後,全憲盟由近40個公民團體組成,每個社團皆有其自身使命,以及所關心的憲改議題,包括公投入憲、政黨入憲、陪審制入憲、地方財政權、環境權、族群平等權、轉型正義…等等,都有殷切的期盼,在此無法一一羅列。不過,這顯示憲政改革是一個波瀾壯闊的運動,不會嘎然而止,政治人物更不應私心自用,以為避過風頭即可全身而退,若這次憲改一事無成,接下來的全國大選,各黨的總統及立委候選人,準備迎接鋪天蓋地的批判聲浪吧!
(全國憲改聯盟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