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人,台灣人,台灣國民,世界公民

小英準總統已提名林全組閣,行政院部會首長名單逐漸出爐。有許多關心國事的先進賢達對一些浮現人選有論見,可見社會的期待。

準閣揆林全昨日宣布內閣第二波閣員人選。(記者朱沛雄攝)

教育部門,被指向著重與企業人才的關聯。似乎教育與社會脫節,或企業人才的養成不符要求,成為問題。人文派和科技派各有論點,重經濟輕文化的社會,務實論常輕薄化。

台灣,在中華民國體制下,仍無法從中國意理脫困。教育裡,特別是國民養成過程,太多的泥古陳舊包袱,成為枷鎖。我們的國民養成教育,太多的虛偽、不真實。

因為體制的困境,我們的國民養成教育常常作繭自縛。馬政府時期試圖經由改變文史課綱,硬要把台灣的新新世代再教育成中國人,就是一種限制而非啟發。這種問題仍然沒有從發展之路排除。

二十世紀末,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教育,導向新世紀的課題、因應和憧憬。只有台灣的中華黨國體制包袱,不斷地想把台灣拉回到「中國」,拉回「過去」。如果,台灣還有新氣息,是人民自力救濟的成果。

二十一世紀,已經歷扁八年、馬八年,即將進入小英的新時代。走過進步、反動拉扯的十六年,台灣應該要有國民養成教育的新視野。當世界在前進,台灣不能後退。

人,台灣人,台灣國民,世界公民—應該是台灣國民養成的周延性課題,而不只是台灣人VS.中國人的相對差異形貌。

人,是從自然人的肉體和精神去審視,就如同社會的經濟和文化、體格和人格養成的重要視野;台灣人,有時間(歷史)和空間(地理)的場所意識;台灣國民,是人民在法條件的國家歸屬身分,這形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差異性;世界公民,是在全球化趨勢,國際關聯脈絡的認識論和視野。

國民養成教育,就請多多重視「人」、「台灣人」、「台灣國民」、「世界公民」的課題,要進步,也要提升。(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