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總統參選人必須通過經濟考試!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宣布參選後,除非國民黨內出現變數,否則二○一六年總統大選的競爭態勢大致底定,呈現三強鼎立局面。此次總統選舉出現兩位女性候選人,而藍綠橘陣營均有代表參與,政治光譜由左到右、由統至獨,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局面,展現台灣多元民主的特色。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數百年來台灣歷經多次外來政權入侵,深受威權與殖民統治荼毒。近二、三十年來,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與修憲,民主化固然有所進展,但轉型正義猶未落實,國家認同亦未獲共識,政治法律秩序仍未建構完整,無法彰顯民主、人權精神,也不符合台灣現狀,因此國家元首和執政黨的政策與國家認同,對台灣的國家定位及制度建構,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吾人檢視候選人,寧可著重議題與政見之優劣,而非候選人個別的條件。就此而言,國家認同與經濟顯然是大選最重要爭議所在,係台灣之生死門,乃特別予以深入闡釋與分析。

在國家認同方面,國民黨提名人標榜「一中同表」,並一度聲稱「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無論後來如何塗脂擦粉,已難掩飾急統之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從各項民調看來,藍營聲勢似乎弱於其他兩人,因此挑起統獨對立,在意識形態上對打,引爆族群矛盾,似乎成為找回藍營基本盤的策略。平心而論,此種挑起統獨對決的做法,不管勝負為何,對台灣都是一大傷害。畢竟台灣是一個多元族群組成的國家,成員包括原住民,及不同時期來台的移民、難民與外來政權。外來政權包括西班牙、荷蘭、鄭氏王朝、大清王朝與日本,及後來的蔣介石流亡政權,均以軍事征服者或接收者之姿入主台灣,而與移民或難民身分重疊。如此多元的族群、文化與信仰,必須相互包容尊重,才能維繫民主運作與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認為候選人應該站在消弭紛爭、矛盾的立場,提出和解之道,化解對立衝突,建立和諧社會。

其次,總統候選人應提出具體方案解決台灣經濟困境。當前台灣經濟形勢險峻,內需低迷,投資不足,出口衰退,製造業萎縮,景氣燈號連續亮起藍燈,第二季GDP僅有○.六四%,與原定的「保三」目標差之遠矣。尤甚者,國際景氣並非我經濟衰退的主因,產業受到紅色供應鏈的衝擊,才是癥結所在。何以致此?答案必須由過去台灣經濟成功之道去找尋,才能研擬有效對應之策。

台灣早期經濟發展,政府扮演關鍵角色。從以傳產製造業為主的加工出口區,到以科技業為主的科學園區,不論政策指引或人才引進、回流,及土地、稅制的加持,有效地為產業打造出強大的全球競爭力,於是出口大增,GDP翻漲,讓台灣脫離貧窮走向富足之境。此一發展經驗被譽為台灣奇蹟,當成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參考的範例。然而,從二○○○年的網路時代,至今的行動裝置、互聯網、物聯網、雲端與生技、節能產業的發展,民間找尋新出路的衝勁猶在,但政府卻已失去引導、執行的能力與格局,只會提出一些琳瑯滿目、口號響亮的大計畫,譬如兩兆雙星、愛台十二項建設、黃金十年等,大而不當,徒然浪費國家資源而已。尤甚者,政府不重視本土產業的培植,卻寄希望於中國,一則造成國內過度開發的工業區,大多閒置,成為政商炒作房地產的淵藪。再者,資金、技術、人才大量外流,用「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三角貿易美化GDP, 實際則幫助中國經濟崛起,並培養出未來的競爭對手。如今,競爭對手已然茁壯,正以「中國國家隊」的壯盛陣容與我產業進行不對稱的戰爭。

如果把國家看成一家企業,總統就是國家的執行長(CEO)。目前台灣這家公司的營運正在走下坡,生產部門外移,留在國內的研發、營運中心僅係空殼子,只是為了享受租稅優惠,員工的薪資倒退,企業面臨倒閉危機,此際競逐CEO的人必須正視,提出具體的改造計畫,詳列如何推動台灣經濟轉型與提升的策略與步驟,以求通過選民的考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