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桃源孤島重建的六大項目

◎ 楊永年

媒體報導連續豪大雨導致高雄桃源區部落成為孤島,同時記錄災情與災民的感受與心聲,也讓社會大眾知道災情嚴峻,但接下來的問題是,孤島應如何重建,筆者認為首先必須探索重建的項目為何,應有以下六大項目,且一個緊扣著一個:

一、重建心靈:如何讓遭受災情蹂躪的災民,重新面對家園、社區、產業與大自然。也就是說,災民如何針對產業發展與氣候變遷或極端氣候,重新思考或檢討致災原因與因應策略。但這已超乎災民的能力,因為災民本能上會認為,如何能「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目標與挑戰。

二、重建產業:災民多以務農為生,或者農業就是他們的命脈。為了延續生活或生命,災民必須設法讓產業能夠重建,而對於農產未受損的災民,則希望能儘快運下山銷售。因此期盼道路與橋樑能儘快搶通。

三、重建道路與橋樑︰由於災民對產業與生活重建的殷殷期待,因此異口同聲表示,修路造橋勢在必行,而且希望愈快愈好,否則將嚴重影響生活。而這期待衍生的重擔,多由公路總局來扛。但面對脆弱的山林,同時存在道路與橋樑「同工程」與「非工程」的困境。類似非工程困境,並非公路總局的專業與職責,其實「難以」要求公路總局解決災民問題。

四、重建家園:重建家園是以家庭和產業為主軸的思考方式,道路與橋樑的重建,攸關家園重建,而且兩者密切相關;因為災害的發生讓桃源居民家園受到傷害。然而,家園重建並非公路總局的專長,而道路橋樑的重建進度卻又和家園重建有關。

五、重建社區:災難來臨時,經常必須仰賴社區民眾互助,才能發揮防救災與重建的功能。面對災難,桃源居民展現極高的互助精神,而這正是社會資本的展現。其背後存在相互信任及共同價值,有助生態重建。

六、重建生態:因為災害帶來生態的破壞或毀滅,如何讓生態環境能夠重生,或有助生態的維護或保育;甚至避免再發生同樣災難,必須從生態環境重建下手。問題在於,在地居民為了維生,可能無暇也無力重建生態,必須仰賴政府與專家協助。

簡單說,重建不能只靠公路總局進行道路與橋樑的重建或修護。或者,動輒以「億」計的工程款項,只要撥出十%或一%,就可以針對前述非道路橋樑重建有重大貢獻(特別是人文社會部分)。甚至可以創造多贏,讓工程、環境、防災、產業、社區等獲得平衡。亦即,災害造成道路與橋樑毀損究竟如何重建,其實還有很多模式或選擇,或人與環境如何互動,可以有很多創意,而這必須與人文社會領域持續進行對話才行。

(作者是成功大學科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