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積極邁向減碳之路

元旦起實施的新措施,包括用電的「大戶條款」,凡用電五千瓩以上的用戶,須設置契約容量十%再生能源。這一強制裝置綠電的規定,適用三百多家以半導體、面板、鋼鐵、塑化、紡織為主的業者,是台灣執行綠能政策的具體步驟之一。今年適逢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盛大舉行,我國必須針對國際環境變化與目標,加緊落實減碳的工作;有如蔡英文總統在新年談話所說,讓減碳挑戰化為產業投資,創造就業新機會,為台灣永續發展找出新方向。

按國際目標,面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以二○五○年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為目標,也就是人類排放的碳量與地球所能吸收的量維持平衡。台灣要改善空氣污染,減少排碳,才能跟得上國際腳步,立足於世界;否則,未來對外經貿必受到抵制,經濟發展也將受阻。

在減碳之路,台灣出現幾個不容輕忽的問題。首先,我們的表現欠佳,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的國際評比中,我國名列末段班,尤其溫室氣體排放與再生能源發展都落後各國。從數字看,台灣的每人平均碳排量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也是亞洲最高。

其次,我們的目標或願景相對遲緩。官方訂出二○三○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二○○五年減少兩成,二○五○年排放量進一步減為二○○五年的一半以下。不過,屆時每人平均碳排量預估為五.四到六公噸,較巴黎氣候協定二○五○年減碳至每人一到一.七公噸的標準,仍然偏高。

另外,有鑑於地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情勢嚴重,各國紛紛加緊進行減碳的工作。國際科學界普遍認為,由於全球平均溫度每年已上升○.八到一.二度之間,各國應採取更積極的減碳策略,才能阻止暖化於二○五○年超過攝氏一.五度的危險邊緣;從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要求,全球須在二○三○年前減碳至少五十%,才能阻止暖化越過臨界點。換言之,人類只剩下十年時間積極減碳,否則在對抗暖化之路,將為時已晚。

美國在川普總統任上,對地球暖化有所質疑,認為氣候變遷是人為製造的騙局,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然而,拜登已表明將重新加入。另一方面,國際間各國相繼宣布碳中和目標年,包括近數月來的日本、南韓及中國,加上先前已表明的歐盟等國家。不過,中國宣布二○三○年碳排放達到最高峰,二○六○年實現「碳中和」,被認為欠缺具體實現路徑圖,有淪為空談之嫌。入冬以來,中國出現十年來最嚴重停電事件,暴露了中國發電過度依賴燃煤,連帶引發對其減碳宣示與其諸多國際承諾一樣,都只是欺世空頭支票的譏評。

反而是企業界的努力較為明顯。由國際非營利組織發起的RE100倡議,號召企業界承諾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至今已有兩百多家以跨國企業為主的廠商加入。其中尤以科技大廠不但自身參與,也要求供應廠商一體適用,有如最受矚目的蘋果公司,透過它的「供應鏈清潔能源計畫」,規定供應廠商製程必須完全使用再生能源;台積電宣布二○五○年之前全部使用綠電,即此相應動作。

這就預示了如今在國際產業供應鏈重組過程,台灣要取得先機及關鍵地位,減碳及綠能的工作不能馬虎,否則產業及對外經貿將遭遇阻力和障礙。以往,我們做為全球貿易大國,長期享受全球化的好處,但每人平均碳排量至今仍在全球名列前茅,減碳目標的「國家自訂貢獻」既低且慢,今後實難以為繼。事實上,不僅減碳如此,包括勞工權益等國際經貿規範也不能輕忽,近日傳出台灣連億興十二號漁船因剋扣漁工薪資被美國當局認定強迫勞動而被發出暫扣令,也是一例。

在邁向減碳之路,台灣至今說的遠比做的多。有如元旦起放寬美豬進口,歷經三任總統爭吵才實施。政客通常看短期不看長期,對超越任期的事務不是避而不談,就是大談天空的彩虹,其結果常淪為人去政息或空頭支票。元旦的用電「大戶條款」,有鑑於現今在推展太陽能進度顯然落後,不能期待自動產生效益;在執行綠能政策之路,須積極落實執行,否則為國際經貿壓力所迫,選擇空間有限,付出代價將更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