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離岸風電費率知多少?

◎ 廖惠珠

最近離岸風力躉購費率爭議特別多。一○八年度躉購費率究竟應維持一○七年度每度5.8498元,或是預告的5.1060元,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經濟部為此傷透腦筋。筆者以為,目前經多方爭議的結果,其實已可濃縮為:政府是否要在未來廿年內,每年以五十六億台幣買離岸風機建造的附屬技術。

就五十六億而言,5.1060元與5.8498元價差0.7438元。許多人擔心此價差將帶來鉅額支出。其實離岸風力投資門檻甚多,可一路過關斬將,殺出重圍的廠商僅寥寥幾家。爭取到遴選的七家廠商中,今年僅剩四家共計2100MW的裝置容量,因彰化縣政府臨門未踢最後一球而卡關。以目前經濟部所預告「每年3600滿發小時作為預算管制量,每年售電量超過此一時數後,改以簽約當年度之迴避成本躉購」之作法,0.7438元差額就是每一KW每年最多3600度電。以此3600度來設算,一年差額就是五十六億元。

再就「買離岸風機建造的附屬技術」而論,部分專家質疑國產化技術的可行性。考諸過去台灣技術引進事實,確實至今我們仍無法一百%的自製汽車,更無法製造大型船舶或飛機,但仔細檢視台灣出口廠商,卻可發現不少汽車、船舶,甚或飛機零組件的出口廠商。今日這些廠商不僅不須仰賴政府補貼,有的還獲利甚多。不容諱言,當初政府若不扶持裕隆汽車,不自建經國號飛機,上述出口廠商應不可能培育出今天的國際競爭力。筆者以為,離岸風機國產化,絕非一百%的自製離岸風機出口到他國,而是透過參與學習,讓認真努力的廠商,學到離岸風機建造的附屬技術。相較於其他再生能源,離岸風機附屬設施與相關費用占比特高,約八成上下,且其建造工作多需仰賴本土廠商支援,畢竟由歐美派遣人力,或運送一些砂石水泥來台是絕對不划算的。

近幾年全球離岸風機增長速度特快,在陸域風機漸因環境與土地困境而發展受限之際,台灣應掌握先機,快快學得一些技術。依筆者看,最近全球景氣欠佳,政府若在未來廿年內,每年以五十六億台幣買離岸風機建造的附屬技術,既可馬上增加許多工作機會,又可學得一些本事,應是很划算的作法。

(作者為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