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珠海航展洞悉「中國製造2025」

關鍵技術移轉民企 開拓外銷市場 建構軍工產業

◎ 呂禮詩

週日閉幕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珠海航展),無論是號稱自主研制的殲二十匿蹤戰機,首次以四機編隊,並開啟主、側彈艙展現掛載能力,或是裝備了「向量推力發動機」(Thrust vector control engine, TVC engine)的殲十B戰機,進行落葉飄、包加契夫眼鏡蛇(Pugachev’s Cobra)及赫布斯特逆轉(Herbst maneuver J-turn)的驗證飛行,再加上靜態展示區各式防空飛彈、彈道飛彈與無人載具的陳展,著實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看熱鬧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從中看出中國軍工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海空載台的無人化。空中載台有空氣動力外型酷似美軍X-47B艦載匿蹤無人試驗機的彩虹七型無人機、起降原理與美軍陸戰隊V-22魚鷹(Osprey)傾轉旋翼機相同的彩虹十型無人機、結構及回收方式與部署於柏克級神盾驅逐艦「掃描鷹」(ScanEagle)無人機類似的HK-30G固定翼無人機。

海上載台則有集相位陣列雷達、變深聲納(variable depth sonar,VDS)、輕型反潛魚雷、彈砲合一近迫系統,與垂直發射防空飛彈及攻船飛彈於一身的廿噸無人艇;亦有整合了偵蒐及攔截系統,且實彈驗證命中靶標的3.7噸「瞭望者II」無人艇;以上載台的設計與研製,顯現了解放軍朝向無人化發展的企圖。

遠距打擊能力則是另一個焦點。雖然展場未見已成軍的各式飛彈,但射程長達二九○公里,且末端彈道以近乎垂直角度俯衝攻擊的CM-401超音速攻船飛彈,針對的是神盾戰鬥系統偵蒐與攔截能力的弱點;此外,尚有外型與俄羅斯「伊斯坎德」(Iskander)相仿、射程為二九○公里的M-20彈道飛彈,和構型與我國雄風三型飛彈相似,射程在三百公里內,測試中的HD-1超音速攻船、陸攻巡弋飛彈。

遠距打擊的各型飛彈,射程卻皆不滿三百公里的現象,反映了中國有意將技術轉移民間,開拓外銷市場;故雖然並非《飛彈技術管制協定》(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 MTCR)簽約國,仍遵守該協定的各項輸出限制。

中國軍事工業發展的歷程,可概分為「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introduce, digest, absorb and re-innovate)四個階段,亦即吸收國外現有的技術,經過改進,成為有別於「山寨」而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空中無人載台由於尚在起步階段,故其結構外型、技能知識(know-how)及運用方式皆為「克隆」(clone);而各型飛彈因「東風」、「鷹擊」系列的技術日漸成熟,已跨入「再創新」的階段,中國國營企業將關鍵技術移轉民營企業進行研發創新,即為「中國製造二○二五」的踐履。

中國囿於國際的壓力下,對外宣稱停止「中國製造二○二五」計畫,然而此一計畫,早已內化在產業結構之中;中國表面的「韜光養晦」,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中國國營的軍事工業向民營企業技轉只是開始,真正的目的恐怕將是建構「軍工複合體」(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並以國防產業的獲利為基礎,打造外向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作者為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前教官、新江軍艦前艦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