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美中貿易戰探產業動向

◎ 許輝煌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也打亂了全球製造業的生產布局。在中國的外國廠商紛紛進行搬遷計畫,將生產線轉移到「非中國」地區來生產,也間接牽動產業供應鏈的集體出走,對台廠而言亦是如此。根據台經院統計,新一波二千億美元清單中,在光電相關產業中約占五一六億美元,達二十六%,台廠所受影響的程度不言而喻。該有遷廠打算?還是選擇接受寒冬?

「洄游台灣」則是選項之一。據報導以伺服器產業、網通產業、自行車產業等洄游台灣最為明顯。包括:伺服器製造商—廣達、英業達、緯創,網通大廠—中磊,自行車雙雄—巨大、美利達。台廠的洄游對產業結構也帶來相應的衝擊。

巨大杜綉珍坦言:「原已計畫從中國生產、行銷全球,但現在必須分散產能」。而仁寶陳瑞聰光想到把筆電移回台灣生產將增加三%成本,就頭痛。遷廠並非只是單一工廠搬遷,而是整個供應鏈的移動,其中需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再者就是「台廠返鄉」希望是「長期遷廠」?或只是「暫度寒冬」?返台的動機也會牽動政府的資源規劃布局。

長期遷廠?

選擇長駐。產業如有長期回台深耕的打算,政府該如何滿足它們?台灣的五缺(缺才、缺工、缺電、缺水、缺地)問題如何處理?以缺工為例,網通大廠中磊王煒說:「到時候缺工會缺到爆表」。政府總要想辦法提供企業穩定的資源,才能長久留下台廠。

暫度寒冬?

短期暫度。如果只是想短暫迴避貿易關稅,最快方式則採「兩岸分工,台灣出口」,也就是將原先在中國的部分製程移回台灣,最終再由台灣組裝出口。在此貿易交戰的節骨眼,以迂迴方式暫度寒冬。但前提是這樣的做法符合美國原產地認定的原則才行,政府相關單位只能從旁協助台廠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美中貿易戰,對產業結構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若長期遷廠回台,或許可加速相關產業轉型,重組生態鏈,就結構來說,值得歡喜。但若只是暫度寒冬,政府如何迎接返鄉鮭魚?促進產業發展?才是政府首要課題。

只要美中貿易戰延燒,筆者相信在鏈鎖效應下,將有更多台廠另謀出路,選擇回台只是其一,但政府應自問五缺資源如何填補?該怎麼分配?也要做好應對的準備!

(作者為製造業生產部主管,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班在職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