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擺在台灣面前的兩條路線

美國兩艘神盾級驅逐艦自由航行通過台海,台美雙方皆予以證實毫不遮掩,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美國以清晰的行動補充戰略模糊之處,這個補充加強定性了,中國近來在台海的軍事冒進作為,既是改變現狀,也是侵略。整體而言,雖然與美中貿易戰、朝鮮半島、南海情勢不無關係,但美國由南海延伸到台海的自由航行,不禁令人聯想到蔣氏政權退來台灣之後,美國對於中國與台灣在地緣政治上的劃清界線。

所謂的海峽中線,至少在華府還支持在台蔣介石的中國代表權時,便已經明確存在。以西是「共產中國」,以東是「自由中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中華民國的「領域」早已限縮到台灣及澎湖諸島,海峽中線是美軍的協防界線;同時,這條界線也形同是遏阻中國進犯台灣的無形紅線。後來,蔣介石失去中國代表權,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認知」到中國的一中原則是一回事,海峽中線的戰略縱深又是另外一回事,後者是美國一步都沒有退讓的。國共之間,ROC與PRC之間,即使有「同屬一個中國」的糾葛,但是美國所界定的海峽中線,也同時具體化了「美國的一中政策」,其與國共的一中(不論如何各表)不同之處就在於: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這樣的一中政策,其實也落實在台灣關係法。從承認台北到轉而承認北京,台灣關係法所指的台灣,仍然係指台灣及澎湖列島;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與穩定,最西包括海峽中線。這一點,中美關係再好也不曾改變,現在中美關係出現戰略裂痕,再加上北京蓄意挑戰海峽中線,企圖將繞島巡航常態化,擠壓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結果,碰到川普的非典型總統作風,於是歐巴馬空喊的重返亞洲政策,如今落實為南海與台海的自由航行。中美衝突,從貿易到軍事,儼然成為現在進行式。

「美國的一中政策」,國民黨的留美菁英理當心知肚明,國民黨在台灣長期執政,憑藉的也是對美關係的審慎操作,在外交作為、大陸政策上配合美國的西太平洋防線。然而,二○○○年國民黨首度在野之後,二○○五年連胡會,二○○八年重返執政,卻質變為親中疏美,國防休兵加劇台海軍力失衡,導致台灣與西太平洋防線同受衝擊。國民黨的轉向,將台灣連結於北京的「融台」政策,從留美菁英國共合作,到北京的繞島巡航,在在挑戰著西太平洋防線。川普稱小英台灣總統,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台灣旅行法,美艦並不低調的台海自由航行,被放置在南海自由航行與川金會等印太戰略的鋪陳脈絡中,可以說主要都是北京一手造成的。

美國軍艦台灣周邊自由航行,老實說並不是創新之舉,而是被動刺激出來的既定政策重申。此時此刻,該舉是與中國的正面遭遇固不待言,但對台灣的親中勢力也發出了訊號。美國軍艦通過台海之際,連戰又宣布率團訪問中國,連習會或將再度登場,而馬吳等仍在嘶喊一中各表,迎合北京改變台海現狀。此情此景,對照美國在台協會內湖新館落成所象徵的對台加強承諾,不啻刻劃出近年來浮現於台灣的兩條路線:一是持續本土化,堅守民主陣營;二是再中國化,配合北京挑戰美國地位。

就此而言,川普上任以來對海峽兩岸所發出的訊息,也是與台灣二三五○萬人的對話。民主台灣,要選擇美國所代表的普世價值,還是要選擇一黨專政的中國夢,國民黨的留美菁英國共合作,以民主自我啟蒙的台灣人民如何走自己的路?一如美中貿易戰的序幕拉開,台灣經濟要繼續鎖入中國,還是要振興產業、創新經濟迎向國際自由市場?抽象的價值,實際的利益,台灣人民能否跳脫國共的裡應外合,準確定位台灣的國家前進之路,攸關著台灣能否脫離中國陰影,成為民主共榮的西太平洋之錨。這是美國兩艘軍艦通過台海之後,留給二三五○萬人繼續思考的問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