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時提到,世界各國應和台灣團結,共同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她並強調,「這不僅是台灣面臨的挑戰,也是整個區域、甚至全世界面臨的挑戰」,因此她希望國際社會可以一起行動,制約中國、減少或者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此話一出立刻遭到倡言兩岸一家親的台北市長柯文哲的揶揄,指稱國家力量決定一切,「力量不夠,跟人家大聲小聲,只會被人家笑而已。」中國國台辦也附和嗆聲小英總統「不自量力」,口徑何其一致。
小英總統呼籲國際社會與台灣共同對抗中國霸權擴張,出發點在於消弭中國專制政體對自由民主世界的威脅,意在捍衛人類的普世價值,實具有極高的正當性;然而,柯文哲的嘲諷言論亦確實反映了台灣社會部分崇中、媚中、畏中的聲音,其在兩岸關係中對台灣處境所形成的負面效應,仍不可忽視。因此,必須予以駁正,方不致使此種悲觀的失敗主義氛圍瀰漫,導致台灣在面對中國步步進逼時,自我放棄,不戰而降。誠然,就國力的比較,中國如果是龐然巨物,台灣就像迷你的小寵物,由有形力量的對比,台灣的確難與中國匹敵。由此,依據柯氏的邏輯,顯然台灣只能任由中國百般欺凌,屈從於其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跟它大小聲,更不能有獨立自主的意願與尊嚴的生存空間,否則只會遭到更大的打壓,最後淪入被人笑話的下場。易言之,中國企圖併吞台灣之際,柯P的保命萬靈丹就是委曲求全,高喊兩岸一家親。
若以柯氏的思路推論,國際社會根本不存在小國的生存餘地,只要把經濟、軍力、人口等有形力量作一對比,小國自感屈居人下,便只有投降、歸順一途;若是國際的遊戲規則如此,世界豈會有兩百多個國家的存在?事實上,國家之間的競逐是多面向的,既包括硬實力的軍力、經濟,更包括制度、價值觀與文化等軟實力。硬實力強的未必是最後的勝利者,而擁有強大的軟實力,更可以讓一個國家源遠流長,具有堅韌的生命力;當風光一時的霸權最終消失時,包容多元化、尊重人權的文明國家可能仍在歷史長夜中閃閃發光。尤其,中國近年崛起,乍看似為一種壯觀奇蹟的展現,實際則是硬實力被誇大、放大之後的幻影。其實,任何微小的數字乘以十三億,結果必然十分可觀驚人;若再刻意與二千多萬人口相比,那當然是天壤之別,映照出台灣之渺小。然而,兩國之經濟實力與進步程度的比較判準,綜合國力之規模固然重要,但是個體的對比,更能實事求是,拼湊出完整的圖像。這方面,台灣絕對遠遠領先中國,絕對不是柯P眼中所見的「力量不夠」,何必自我唱衰?
台灣結合其他國家對抗中國霸權,並非一廂情願的妄想,現實上,中國的崛起,無論軍事或經濟,在在對區域穩定造成強烈衝擊。東海、台海、南海的主權爭議,中國不斷擴軍展示肌肉;並且以「一帶一路」為誘餌,意圖將周邊國家以經濟合作之名,納入大中國經濟圈,變為其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尤有甚者,中國是具有高科技統治技術的獨裁國家,與文明世界的法則並不相容,一旦勢力擴張得逞,無疑將是文明世界的一大劫難。當前上演的美中貿易戰,聚焦於高科技與智財權之較勁,但是,中國對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的戕害,國際社會卻往往視而不見,近年鮮少觸及中國人權議題。反觀中國近年卻以國家核心利益為藉口,頻頻介入、干預其他國家的內政,這個霸權一旦被養大,西方世界恐將後悔莫及。
經濟的增長消退有其循環週期,不可能永遠處於景氣的高峰,而民主制度看似雜亂無章,其實亂中有序,尤其多元並存,尊重歧異,更展現強大的包容力,得以永續綿延。今日中國固然盛極一時,焉知明日不會繁榮凋落,化為烏有?無論其為多大的強權,若是多行不義,世人自可對其大聲小聲,不必擔心被人笑話;反倒是一見到強者,就自動矮一截,噤聲不語,甚至分不清好壞人,只求攀親帶故,期待對方接納為一家人,那才會遭到世人的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