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川普能否改變中國的掠奪式經濟?

美中貿易戰火熱開打,劇情高潮迭起,第一波兩國先後宣布要向對手國的五百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二十五%關稅,之後川普再威脅對中國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徵十%關稅,並揚言若中國再祭報復性關稅,會對另外兩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碼課稅。換言之,在川普研擬的懲罰清單中的中國商品已達四千五百億美元。中國雖然抨擊美國變本加厲,揚言採取數量型與質量型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做出強有力反制,但去年中國自美國進口商品僅一千三百億美元, 如何進行相同力道與規模之反制,令人質疑。

美中貿易戰加劇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不已,不過跌幅有限,凸顯此一摩擦已在投資人預期之中,且多數評估對兩國GDP的衝擊相當輕微,不致導致全球經濟的緊縮蕭條。這是比較令人放心的發展趨勢。由於川普政府在貿易議題上不僅與中國正面對撞,美國的傳統盟友亦成為川普的報復對象,加上在多項多邊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上,美國或是退出,或是要求重新談判,因此烽火遍野,全球經貿形勢看似岌岌可危。然而理性探究,此波貿易衝突的型態,與上世紀初造成全球大蕭條的貿易戰截然不同,因此衝擊有其侷限性,諒不致釀成全球性的大災難。

其一,有人質疑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將使美國廣大消費者受害。此一觀點忽略其他新興市場崛起,並且急起直追的事實。這些新興經濟體不但正在複製中國成長經驗,其貨品與中國更具有高度替代性,即使美國當前高度仰賴中國的進口貨,尤其消費性商品,但在提高關稅之後,其他新興市場仍可生產許多物美價廉的另類選擇,足以充分供應中低收入階級生活所需。尤有甚者,這些新興經濟體一旦成功搶攻美國市場,其GDP成長將如虎添翼,成為中國強大的競爭對手,拉動全球之經濟成長。總之,今日之全球化與產業的國際分工緊密,絕非二十世紀之初可以比擬。一國之供應缺口很容易被其他國家所取代。反觀中國,若無法再自美國進口高科技與核心技術,將缺少替代產品,對產業形成重大衝擊。由此推論,美中貿易戰的負面效應可能侷限於美中兩國,不致擴散,且對中國之衝擊尤甚於美國,而其他新興市場或可因禍得福,受益於轉單效應而獲致大成長的轉機。

其次,此次貿易爭端本質上是自由市場與國家資本主義的抗衡。長期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乃是披著自由貿易外衣,實則採行保護主義,設置貿易壁壘,貼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標籤,進行不對稱競爭的國家資本主義。由於中國實施一黨專制,故而國家資本主義亦等同於黨國資本主義,甚至可以斷言,國家資本主義乃是中國專制統治的物質基礎,缺少了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作為後援,中國建構在各種高科技監控技術之下的歐威爾式統治將無實現的可能。尤要者,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及許多業者均異口同聲指出,中國特色就是大量補貼。而中國的補貼政策造成產能過剩,價格崩跌,乃是全球產業崩壞的禍源,可說危害全球經濟大矣。例如,補貼政策曾使我兩兆雙星之產業搖搖欲墜,多項明星產業淪為艱困產業,即為血淋淋的案例。而中國在經濟崛起之後,仍未思慮健全產業供應鏈與供需平衡之重要性,猶一味擴充產能,搶佔市佔率,全然未顧及其他國家產業之存活。如今,「中國製造二○二五」,依舊採行政府補貼與扶植政策,若其圖謀得逞,必然成為全球產業的另一大災難。

誠如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所稱,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主要是透過在全球規範與規則之外的經濟侵略。美國國務卿龐皮歐亦強力指控中國進行「掠奪式經濟」。易言之,中國的經濟崛起並非依循正道所得,未來似乎也未看到迷途知返、改弦易轍的跡象,故而,在川普政府的強大壓力下,若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被迫轉型,得以與自由貿易、市場經濟精神接軌,全球經貿回到互惠互利的軌道運轉,不再是贏者通吃的零和遊戲,則這場美中貿易戰未嘗不是全球經濟之福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